英語翻譯范文
時間:2023-04-02 22:5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翻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英語翻譯 探析 英譯漢 技巧
1. 前言
隨著中國在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同國外交往的增多,特別是wto實質化階段的到來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籌辦,中國翻譯產(chǎn)業(yè)正迎來一個黃金發(fā)展期。 近年來,翻譯已經(jīng)從原來的政府和事業(yè)單位、科研機構的工作發(fā)展成為專門職業(yè)。翻譯服務作為新興的現(xiàn)代服務產(chǎn)業(yè),正成為文化經(jīng)濟中僅次于教育行業(yè)的又一新興產(chǎn)業(yè)。我們以英譯漢來進行探討。
2. 英譯漢技巧
(1)主語分句漢譯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個人如果在月亮上度過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一年已經(jīng)過去了。
(2)謂語分句漢譯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氣是大氣中最活潑的元素。
(3)定語分句漢譯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種出了二百個奇跡般的西紅柿,每個重達兩磅。
(4)狀語分句漢譯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陽光射入了它所能透過的地方,趕走了黑暗,驅散了幽影。
(5)同位語分句漢譯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瑪麗平常是個靦腆的姑娘,現(xiàn)在也熱烈地和他們辯論起來。
3. 英語翻譯帶來的思考
英語翻譯可看作一門科學,它有著自己的內在科學規(guī)律;英語翻譯也可視為一門藝術,因為英語翻譯好比作畫,先抓住客觀人物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然后用畫筆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在畫面上;英語翻譯還可認作一門技能,因為就其具體操作過程而言總是離不開方法和技巧的。但是總的看來,英語翻譯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因為它集語言學、文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信息理論等學科之特點于一身,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已經(jīng)擁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論、原則和具體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獨立的體系,而且在相當—部分的語言材料中這些方法正在逐漸模式化??梢钥隙?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的發(fā)展,英語翻譯這門綜合性的學科必將在理論和實踐等方面變得更加完善。
英語翻譯是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方式,是各國進行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學技術等內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語教學少不了英語翻譯,比較文學離不開英語翻譯,比較語言學也需要英語翻譯。英語翻譯不應僅僅看作是一套規(guī)則和方法的集合體,而應看作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有著自己的理論體系和規(guī)律,它們是前人翻譯實踐經(jīng)驗的科學總結。掌握它們有助于我們進行翻譯實踐時少走或不走彎路,而翻譯實踐反過來也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翻譯理論和客觀規(guī)律的領會。因此任何輕視翻譯理論學習的態(tài)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樣,任何空談理論而忽略必要的翻譯實踐的做法也是應該予以反對的。理論和實踐不可割裂開來,只有將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學好英語翻譯的正確態(tài)度。
英語翻譯是“把—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既要忠實又要通順,決非易事。因為語言是最難掌握、最難精通的東西。一個作者只需熟悉一種語言,譯者則受精通兩種語言,并要善于克服兩種語言巨大的差異所造成的困難。茅盾說道:“精通本國語文和被翻譯的話文,這是從事英語翻譯工作的起碼條件……”。魯迅曾經(jīng)說過:“我向來總以為翻譯比創(chuàng)作客易,因為至少是無須構想。但到真的一譯,
就會遇著難關;譬如一個名詞或動詞,寫不出,創(chuàng)作時候可以回避,翻譯上卻不成,也還得想,一直弄得頭昏眼花,好像在腦子里面模一個急于打開箱子的鑰匙.卻沒有。嚴又陵說,“一名之立,旬月躊躇”,是他的經(jīng)驗之談,的的確確的。魯迅和許多翻譯大師的經(jīng)驗之談告訴我們,英語翻譯工作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工作。英語翻譯不僅僅是語言的問題,每個國家的文化有差異,如何找到一個恰當?shù)脑~來表達很不容易;而譯作到了外國編輯那里,還有一個他們是否理解和認可的問題。因此,做好英語翻譯工作要求譯者具備一定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吳麗君. 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重要性[j]. 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 2006,(09) :115-117
[2]尹祥鳳, 羅凌云. 大學英語教學背景下的教學翻譯與翻譯教學[j].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 2009,(01) :45-48
[3]秦君嬋.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探討[j]. 淮南師范學院學報 , 2006,(04):123-125
篇2
[關鍵詞]金融英語 詞匯 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2-0029-01
一、金融英語主要特征
(一)專業(yè)性強,專業(yè)術語量大,專有名詞多
金融術語是金融語言詞匯體系中的重要組成,在翻譯處理上要把握好直譯、意譯和背景知識滲透等技巧的應用。金融英語詞匯主要分為四種情況:
第一種:金融英語詞匯具有單一性,主要表現(xiàn)于兩個方面:一是進行金融英語交流時,所使用的每一個金融專業(yè)術語所表示的都是一個特定的金融概念,絕不能由其他任何詞匯替代。如credit standing翻譯成中文是指資信狀況,由于這個詞是專業(yè)金融詞匯,不能用position來替換。standby credit翻譯成中文是指備用信用證,standby不能用spare來代替。
第二種:如果金融專業(yè)術語本身具有多個詞義,但是在金融英語使用中也只能取其中一個義項。例:listed company翻譯成中文是指上市公司,list在日常英語中是指“覽表”“目錄”“清單”,但是list在金融專業(yè)英語中,就只能翻譯為“上市的”。
第三種:大量的專用詞匯特別是名詞存在于金融英語中。例如:Dow Jones Index專指道瓊斯指數(shù)或者是道瓊斯股票價格指數(shù);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是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第四種:金融英語中許多核心詞搭配能力超強,既可以有固定搭配,又因為出現(xiàn)于不同語言環(huán)境而使用靈活,從而具有搭配的獨特性。例如:“account”“banking”“bill”這類短語在金融領域經(jīng)常遇見。domestically―produced car是指國產(chǎn)車;high―interest loans是指高息貸款。China-controlled market是指中國控制市場等等。
(二)格式規(guī)范性強和專業(yè)文體特征性強
公文、論說和說明這三類文體基本構成金融英語主要文體。
1.公文文體基本特征表現(xiàn)為:行文結構格式比較規(guī)范。常常是固定的,并且經(jīng)常采用一些規(guī)定使用的詞匯和特殊句子。行文意思表達清晰、明確,句子結構嚴謹、工整。
2.論說文體和一般論文文體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通常是提出問題,點明主題,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進而解決問題,突出主題和目的。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必然是相輔相成,首尾呼應,相應成章。
3.說明文體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真實客觀及系統(tǒng)全面敘述事實情況和過程,并解釋和說明與之相關的金融知識,以及金融領域中所涉及的業(yè)務和相關信息資料等等。說明文體與日常英語說明文體在語言和結構方面類似,兩者都要求句子精煉準確,意思連貫,表達清晰。
(三)多用縮略詞、長句及套話
1.縮略詞在金融英語中大量使用??s略詞是指通過組合每個詞的首位字母構成新詞,例如:VIP (very important person) 指重要人物、有錢人或高層人士。OPEC(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指石油輸出國組織。
2.金融英語在句子結構層面上突出特點是句子長。在翻譯金融長句時,首先明確不管多么復雜的句子,都是由一些基本成分組成的。其次要弄清原文的句法結構,找出整個句子的中心內容及其各層意思,然后分析幾層意思之間的邏輯關系,再按照漢語的特點和表達方式正確譯出長句。
二、金融英語的主要翻譯技能
(一)專用的金融英語術語進行直譯
直譯作為一種重要的翻譯方法。據(jù)估算,大約70%的句子要用直譯方法來處理,所以直譯廣為譯者采用。金融英語術語作為金融領域中獨一無二的詞匯,在漢語中有一一對應的涵義,并且詞義單一,所以在翻譯過程中必須堅持直譯,保證譯文正確無誤,不發(fā)生歧義。比如:In general, a nation's balance of payments is affected by the appreciation or depreciation of its currency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翻譯成漢語:通常,外匯市場上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或貶值會影響其國際收支。
(二)避免專業(yè)誤譯
金融英語中涉及了大量金融領域專業(yè)業(yè)務知識,要求翻譯者盡量熟悉金融業(yè)務,掌握相關術語,在翻譯過程中做到嚴謹,求實,清晰。原句:We request you to issue a Letter of Guarantee as bid bo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lumn shown below。
誤譯:我們要求按照下面所示項目開一份保函作為投標票據(jù)。
原句中所涉及背景知識是投標。投標(Submission of Tender)是指投標人應招標人的邀請或投標人滿足招標人最低資質要求而主動申請,按照招標的要求和條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向招標人遞價,爭取中標的行為。投標人參加投標必須提供投標保證,或者是押標保證。招標人通常要求投標人提供一定比例或金額的投標保證金。招標人決定中標人后,未中標的投標人已繳納的保證金即予退還。原句中bond基本詞義是盟約、契約、合同、協(xié)議;保證、承諾、票據(jù)。而根據(jù)上下文句子意思bond應譯為投標保證更為恰當。
篇3
關鍵詞:旅游英語 文化差異 翻譯技巧
一、引言
隨著我國旅游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外國游客已經(jīng)占有總游客量中相當大的一份比重。能體現(xiàn)我國文化特色的旅游英語翻譯一直是困擾著導游的難題,由于翻譯的不恰當而困擾游客的理解甚至鬧出笑話的例子不勝枚舉。旅游英語翻譯在介紹旅游景點、傳播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意義非凡。旅游英語是為旅游活動、旅游專業(yè)、旅游行業(yè)所進行的翻譯實踐,屬于專業(yè)翻譯的范疇,是一種跨語言、跨社會、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際活動。其中,旅游英語翻譯在跨文化、跨心理交際特點上表現(xiàn)的最為突出。
二、旅游英語翻譯的原則
1.以譯出語或者譯出語文化為取向。其目的是盡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特色。
2.以譯入語或者譯入語文化為取向。其目的是讓游客能一看即懂,產(chǎn)生如原來所具有的吸引力。
3.以作者為取向。主要用于名人名家的翻譯詩歌、散文、游記等。其目的是保留原作的特點和作者的權威性。
4.以旅游者為取向。這種標準在所有旅游英語翻譯標準中,應作為首要選擇或者主要選擇。其目的是便于游客理解。
5.以美學為取向。這種標準主要是在觀光、訪問、考察時或者在宣傳、推廣中國的山水文化時,用來翻譯詩詞、碑文、名勝古跡、風味小吃等,使用一切翻譯策略。目的是盡可能的實現(xiàn)原文的美學價值。
三、旅游英語翻譯技巧
1.音譯
游客們往往最先接觸的就是景點名稱,這是他們對景點本身的第一印象。好的譯名能直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游覽興致。在英語翻譯中,音譯就是直接用漢語拼音標注,不僅能讓游客感受到其中原汁原味的中國發(fā)音,還有助于他們明白字面意思和文化內涵。
2.增譯
增譯是指原文中帶有文化色彩和歷史背景的重要信息,在譯文中適當闡釋。由于地域、歷史文化背景及風俗習慣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理解自然也不盡相同??赡茉谖覀儑矣行﹥热萑吮M皆知,但在國外卻一無所知。因此,在原文中凡是帶有我國歷史文化背景的重要信息,就應當增添解釋性翻譯,把我國歷史文化背景知識加以補充,在不改變文化內涵的前提下,給游客一種提示作用,避免產(chǎn)生誤解甚至不解,這樣外國游客理解中國風俗文化就會更深刻全面。
3.省譯
省譯是指在譯文中省略根據(jù)譯語的表達習慣,其理論根據(jù)是兩種語言在表達習慣和修辭方式方面的差異。例如我國在介紹美景時習慣性使用優(yōu)美的詞匯及各種修辭,甚至連續(xù)運用幾個表示類似意思的詞,而在英語口語中,不適合用如此優(yōu)美詞匯,而且意思相似的詞連用給人有累贅感,所以翻譯時可做適當?shù)膭h減,只要讓客人感受到我國的美好風景就可以了。而不是按原文逐字翻譯,那樣會顯得冗長多余,簡單而不重復的詞語同樣可以再現(xiàn)原文的美感功能。
4.改譯
改譯是指為了達到預期的翻譯效果,在翻譯的過程中對原文的內容做一定程度的改變或者對形式做一些調整。在旅游翻譯中,關于歷史古跡的資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古代紀年、古地名、古官職,翻譯時應改寫為公歷、現(xiàn)地名、現(xiàn)職務,否則會令外國游客迷惑不解。如果直譯,恐怕極少外國游客能夠理解其意思。此時可以考慮改變說法,改用公元紀年和現(xiàn)地名,外國游客自然一目了然。
四、旅游英語翻譯中需注意的問題
1.語言差異及文化差異、缺失
在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語言及文化差異不容忽視。由于不同國家語言、風俗、興趣等不盡相同,因此這些在旅游英語翻譯中應該特別注意。就在語言差異方面來說,一旦將其忽視的就會產(chǎn)生所謂的中式英語。這樣不免有些大跌眼鏡。文化上的差異和缺失也是翻譯時候必須重視的問題,這會直接影響外國游客對旅游景點的理解認識。
2.切忌逐字直譯
有的景點資料翻譯只是停留在按文字表面意義上,而對其深層歷史含義不聞不問,或者對相關知識一竅不通,結果翻譯出來的資料效果可想而知,不僅僅是使外國游客對景點產(chǎn)生錯誤理解,而且還影響到我國景點形象。這種逐字翻譯鬧出的笑話數(shù)不勝數(shù),不止會讓外國游客啼笑皆非,甚至對我國形象都抹了黑。
五、總結
就旅游本身而言,它是一種文化交流。外來游客來我國游玩,不僅能夠領略優(yōu)美的風光,而且可以感受我泱泱中華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旅游英語的翻譯承載著不同歷史、不同民族、不同語言文化信息的傳播,這決定了旅游翻譯工作的跨文化性,是傳播文化的介質。對于旅游工作者來說,擁有深厚的英語功底,能夠靈活恰當?shù)倪\用旅游英語翻譯技巧是必須具備的工作能力,減少信息缺失和文化誤導,使游客玩的更輕松更愉悅,對我國旅游業(yè)乃至我國文化的傳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偉.旅游英語與其翻譯策略[J].商情(財經(jīng)研究),2008;3
[2]魏三軍,鄧艷.對我國旅游英語翻譯的問題探討[J].外語學刊,2008;5
篇4
關鍵詞:旅游英語 英語翻譯
一、旅游資料的翻譯標準及功能
我們在探討旅游英語翻譯的時候一定要把翻譯的內在功用和翻譯的技巧相結合。旅游英語中的資料內容和種類多種多樣,但是究其根本都是想要引起讀者的注意,旅游資料的主要功用有這幾個方面:誘導、美觀和提供信息。其中對于旅游資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可以給讀者足夠多的風景介紹信息和對所介紹的景點的宣傳,刺激人們對這個景點旅游參觀的興趣,同時增加游客對我國歷史及文化的了解。所以為了增加起作用,旅游資料的英文翻譯一定要能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讓其產(chǎn)生一睹為快的強烈愿望。
旅游資料翻譯不單純等于中譯英文字上的翻譯,旅游資料翻譯的成功與失敗,首先就取決于其翻譯的效果。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就指出:“所謂翻譯,就是指從語義到語體用最貼切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言再現(xiàn)原文的信息。”這此處的“對等”指的是翻英文對目的語讀者所產(chǎn)生的效果大概相等。翻譯文的讀者與原文讀者擁有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如果一字不動地翻譯成另種語言就不一定能達到原效果。譯文應該具有和原文同等的表現(xiàn)力和吸引力。譯者必須把重點放在翻譯文的譯文讀者上,充分考慮到譯文的可讀性和讀者接受性,在對譯文讀者可能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要做出一定的調整和變化,讓翻譯文更能達意。
中國和歐美國家在其文化傳統(tǒng)與形式思維上游很多的不同之處,所以這也導致了不同民族之間文化上的不同和差異,以及使用語言的方式上的不同。翻譯是不僅要注重語言文字的表面,更應注重語言的文化因素,也要考慮到中外文化上的不同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民族文化背景和欣賞水平及習慣上!所以這也是旅游英語翻譯最應當關注的地方。
二、現(xiàn)旅游資料英譯所在
旅游資料翻譯作為一種對外工作,需要翻譯者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shù)膽B(tài)度。旅游資料涉及面寬廣,包含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民俗、習慣等諸方面知識,旅游資料的翻譯不僅需要譯者擁有扎實的雙語基本功和嫻熟的翻譯技巧,還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文化。就目前的旅游英語翻譯實例來說,可以找到的在其翻譯上所不足的地方很多,主要在旅游英語翻譯中出現(xiàn)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所用的譯文語言不符合歐美人習慣,洋涇浜英語使用情況較多,譯文和原文太過相同沒有美感也沒有分清讀者,沒有考慮到中外讀者的不同,逐字翻譯, 使國外的游客看到了不好理解;譯文沒有使用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沒有貼近外國游客的欣賞習慣和審美習慣;譯文猶如流水賬一樣,沒有生氣!不能吸引人的注意!也不能引起游客的興趣。
三、英漢中旅游介紹的不同
(一)在漢語表達中,一般將重要信息放在最后,而在英文中,則習慣將緊要的信息放在最前面,這和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是有關系的。中國人在說話和寫文章時喜歡“賣個關子”,將緊要信息最后表達,所以聽他人說話或者自己閱讀文章的時候,我們一般會著重看他人在最后的表達,但是外國人就會先把自己的行為目的和所欲為何說出來,然后再作出詳細說明,因此才會有“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這種說法。為了符合歐美人在表詞達意上的習慣,可以再譯文的行文次序上做些修改,讓文章開門見山,突出意思上的重點!
(二)漢語和英語源自兩個毫無任何聯(lián)系的不同文化而且中國人和外國人在生活的地理位置,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還有社會大風氣上也不相同,所以又有了兩個民族間思維和審美方式上的不同,這和英語的使用習慣不同。
例如:西湖猶如一輪明鏡,千峰凝翠,洞壑幽深,風光旖旎。
如果要把其譯成英語,缺少邏輯,結構也會沒有規(guī)則,而英語最忌諱“疏放和流散”,遣詞要求有邏輯,造句要求有組織。第一,不可以同時把多個主語并列使用,一定要弄清楚真正的主語及西湖“Westlake”;第二,分析句中幾個主語之間的內在的關系,找它們之間內在的聯(lián)系;第三還應注重一些細節(jié)比如說名詞的單復數(shù)使用等。可以將句子翻譯成:“The West Lake is like a mirror , with green hills around it and deep caves of beautiful scenery.”雖然這樣少了很多原文中的詩情畫意,在語境上的缺失也很多但是怎樣可以讓外國人更好地理解,更好地把資料上的信息表達出去。
四、結束語
如上所述,中國旅游翻譯屬于對外宣傳的一種,他的主要功用是讓外國游客理解景點資料的介紹意義。翻譯上要從文化上的差異上考慮,力求符合外國人閱讀習慣和理解習慣,翻譯時要有的放矢,在不改變原文的基礎上,為符合外國人審美習慣,對文字段落進行一些段落上的增減和次序上的改變。翻譯人在平時生活中還應該有意識地多看多理解,力求增加自己的知識面,提高漢語使用的水平,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翻譯中,做到表詞達意,不拖泥帶水!
參考文獻:
[1]魏三軍,鄧燕.對我國旅游英語翻譯的問題探討[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18).
[2]韓曉英.從文化差異看旅游英語材料的翻譯[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6).
[3]武新宇,孫宗香,楊姍.論旅游英語特征及其翻譯[J].黑龍江史志,2008,(17).
篇5
關鍵詞:商務英語;翻譯技巧;國際貿易
1引言
為國際貿易服務的英語語言,我們稱之為商務英語,它是語言知識和商業(yè)知識在商務英語中的組合。這種英語可以作為一個專門的科目來教和學習。例如,越來越多的人學習獲得劍橋商務英語證書(BEC)。隨著國際貿易的日益重要,為了擴大世界市場和品牌知名度,許多公司開始把目標市場轉向國外市場。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商務英語翻譯。以能和用英語交流的國家做生意的目的,或者把英語作為公司的主導語言,許多非英語人士學習商務英語。因此,商務英語翻譯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一個公司的潛在權力在世界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因此,有必要對譯者在商務英語翻譯中提升自己的資格。國際交往中的適當方式和商務英語翻譯的特殊功能與文學翻譯有不同的作用。有時,嚴格的語法規(guī)則對于一個有壓力的談判者來說不是很重要。他們只是想盡快達成協(xié)議。當今世界,國際商務貿易和通信發(fā)展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商務活動的定義和有限的商務英語在大多數(shù)場合,如投資促進、技術引進、國際金融、商業(yè)合同與外國、保險、旅行、出版以及海外投資。因此,商務英語在社會的許多領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從商務英語的翻譯技巧和特點來分析商務英語翻譯。另外,本文還提出了適合商務英語翻譯的一些原則。
2商務英語概述
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許多企業(yè)開始擴大自己的市場,以促進他們的品牌意識和經(jīng)濟效益,這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商務英語。然而,在今天的商業(yè)領域,許多商人仍然沒有足夠的能力用英語流利地和有效地與來自講英語的國家的同行交流。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仍然需要依靠他們的翻譯。此外,政府和國內商業(yè)組織的官員每天仍要處理大量與商業(yè)領域有關的官方文件。那些文件等法律問題,尤其是國際商務訴訟法規(guī)要通過英語,這就要求官員具有理解能力和翻譯好。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者都在現(xiàn)場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在該領域做了一些研究工作,旨在探索商務英語翻譯的新原則和新策略。根據(jù)黑龍江大學的統(tǒng)計,在第七次中國國際商務英語研討會上,在中國近500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商務英語學科、專業(yè)或部門,并提供各種商務英語課程及相關學科。本文從商務英語的定義、商務英語的語言特點、商務英語的特點和商務英語句子翻譯技巧四個方面論述了商務英語的特點。
2.1企業(yè)的定義
商業(yè)是一種為顧客提供商品或服務的有組織的服務行為,為他們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或想要的東西。大多數(shù)的商業(yè)行為將盈利能力視為目的。如索尼、IBM、聯(lián)想。企業(yè)的本質是交換,特別是等價交換。我們有必要了解商業(yè)的定義。因為商業(yè)在這個現(xiàn)代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
2.2商務英語的定義
商務英語主要用于國際貿易和市場營銷等一種特殊的英語商務活動。商務英語是英語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與普通英語相比,沒有本質的區(qū)別,但有自己的具體特點的“業(yè)務”。商務英語涉及營銷、經(jīng)濟、金融和其他領域的許多優(yōu)勢。在北京大學資源研究所的基礎上,從目前的英語培訓的客觀觀來看,包括考試培訓和能力培養(yǎng)。
3商務英語的特點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越來越多的商人已經(jīng)訪問到外面的世界去拓展業(yè)務。因此語言成為他們做生意的一個突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商務英語翻譯在中國商人的國際貿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商人來說,不僅是對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且對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從古代到現(xiàn)在,翻譯在中國都是很有影響力的。在中國最著名的翻譯原則是嚴復的“信、達、雅”和美國翻譯家EugeneA.Nida的形式對等和動態(tài)對等,英國理論家彼得.紐馬克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和德國學派的功能主義,而獲得廣泛的影響,被廣泛應用于現(xiàn)代翻譯領域。仍然有其他學者把重點放在一個特定的原則翻譯一個特定類型的商務英語。公司已經(jīng)提出了商務翻譯的主要原則應當是“忠實、精確性和一致性”在他的文章“探索中國商務英語翻譯原則”。一些學者也堅持“翻譯前適應,信息對等,語法規(guī)范性和詞匯恰當性”的原則。商務英語有兩種風格,很正式的風格和文體。商務風格是隨著商品生產(chǎn)和貿易的發(fā)展而形成的一種寫作形式。商務英語風格不注重優(yōu)美的語言,以及嚴謹?shù)慕Y構清晰和理性的思維,而且邏輯。在事情的陳述往往是具體的、明確的、不含糊。禮貌是一種重要的風格,這關系到個人的修養(yǎng),有時往往是這樣的小問題是合同成功的關鍵。對于進出口商來說,商務英語是一個重要的工具,也是在起草信件和與他們的客戶在國外和商業(yè)文件做生意的一個重要工具。雖然它與普通英語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但作為專業(yè)英語,在它有一個特定的功能。本文將只討論它的一些特殊點的語言和迂回的表達。
4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和技巧
有助于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英語已成為世界上通用的商業(yè)語言,因此,商務英語翻譯變得越來越重要。商務英語翻譯在許多領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技術引進,促進投資、工程承包與國外、國際金融、國際保險、國際旅游、海外投資等國際刊物。商務英語既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又是英語語言發(fā)展的產(chǎn)物。商務英語作為英語的一種重要的功能性產(chǎn)品,在其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特殊貢獻中顯示出其壓倒性的優(yōu)勢。其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蔓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個令人興奮的現(xiàn)象。對于中國的商人來說,他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商務英語翻譯是他們在國際商務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此外,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也必須處理與業(yè)務有關的大量文件,如法律文件、注冊、財務文件等。
作者:姜瑩瑩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應用英語學院
參考文獻:
[1]郭著章.英漢互譯實用教程[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篇6
【關鍵詞】英語翻譯 隱喻分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C-
0128-02
一、理論背景
(一)隱喻的識別。一個隱喻是“顯式或隱式的比較,這實際上就是假的”。語言學家艾伯特卡茨表明當謂語違反“文字類”的成員關系時,隱喻就發(fā)生。例如,在“我的房子是檸檬”這個比喻中,“我的房子”不是“檸檬”類別的成員,這是一個隱喻。如果這句話從字面上是正確的(如“我的房子是別墅”),那么這是一個分類,而不是一個隱喻的比較。
赫伯特?克拉克提出了三階段模型,這種模型要求注意一個隱喻的文字虛假:推導出話語的字面意思;測試話語文本中對衍生的意義;如果沒有字面意思,尋找文本中可替代的非字面意義。參考上下文是這個模型的主要特點。語境線索可轉換字面上真實的話語成為一個隱喻,例如話語“約翰是鱷魚”, 起初似乎是一個隱喻,將概念域“約翰”和“鱷魚”聯(lián)系起來,顯示出約翰的野性或惡。在美國東南部,這種顯然字面虛假的比較被認為是一個字面上真實的分類,即約翰屬于鱷魚隊。
多倫多大學馬撒爾教授和保羅教授提供一個正式的模型,該模型能說明作為一個復雜符號的隱喻的結構,其中的目標和源域特征如下:
(二)隱喻的單向性??ňS斯指出隱喻可以幫助人們通過具體的例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如果從結構隱喻的形式看,A是B,發(fā)現(xiàn)B是更清楚地界定經(jīng)驗并且比A更具體。這方面的具體或抽象的二重性是隱喻映射單向性的原因:與物質世界的經(jīng)歷是理解抽象域的基礎。
(三)隱喻的相似性、相關性和連貫性。為了解釋和揭示源和目標的基本相似性,約翰遜發(fā)展了圖像模式理論:一個動態(tài)的認知結構,功能有點像一個抽象結構的圖像,從而將不同的經(jīng)歷連接在一起,顯示相同的周期經(jīng)歷。他還建議可以將相關隱喻經(jīng)常性地和相關經(jīng)歷關聯(lián)。這些相關的經(jīng)驗可歸納為感性、生物或文化:(1)知覺的相關性。(2)生物相關性。例如,憤怒是熱(“滿身憤怒”)。這個隱喻提供了一個在憤怒時體驗身體熱量的場景。(3)文化的相關性。例如,生命是一種賭博游戲(“我會把握機會”)。這個隱喻將生命的行動和賭博聯(lián)系在一起,無論這些行動的后果定位輸或贏。
二、隱喻分析
翻譯是一種把ST中大量存在的隱喻轉移至TT中去的過程。譯者的翻譯過程也就是文化移植過程,是用譯語重構源語文化模式,將一種語言文化所表現(xiàn)的認知方式用目的語傳遞到另一文化中去的過程。語言是思維認知的載體。人類語言整體上是一個隱喻性的符號系統(tǒng),隱喻是人類構建其概念系統(tǒng)的共同基礎。同時,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因民族而異,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和哲學淵源,會形成不同的思維模式、認知方式和表達這些思維認知方式所需要的語言表達形式。因此,不同語言文化的隱喻既有同質的一面,又有異質的一面,直譯或意譯、歸化或異化就是理解隱喻,并實踐于翻譯。本文以1988年5月鄧穎超寫給的一封信為研究對象,英譯文版本以齊方煒所翻譯的為例,探討英語翻譯中的隱喻問題。
隱喻的實質在于以另一事物理解和體驗某一事物。在鄧穎超寫給的信件中,廬山、山城、金陵是源域,而所對應的目的域就是離別之情。隱喻實質上就是源域―目的域的對應。在體現(xiàn)隱喻的語篇里,目的域都必須由語篇以某種方式提供。信件中用了初識、離別來交代目的域。此外,信件中多次提及別后、懷舊之情等詞句,這是目的域的成分,有提示目的域的功能。通過此類隱喻,顯得寫信人語氣誠懇,將真情付諸筆端,措辭嚴謹,于平白簡單之中見深深的離別之情,于心平氣和之中透露出相思之情。下文從幾個方面對此篇英語譯文的隱喻進行分析。
(二)隱喻推理。該信件的隱喻推理比較明顯:回首當年,國難方殷,夫人致力全民抗戰(zhàn),促成國內團結,爭取國際援助,弘揚抗日民氣,救助難童傷兵,厥功至偉。今夫人年事雖高,猶時時關心國家之強盛,民族之再起,于海峽兩岸有關系之緩和,亦多所推動。對應的譯文為: Looking back in the past, I remember that national calamities plagued China at that time. You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by devoting yourself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the unity of all forces in China, by working hard for the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and the morale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fighting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and by helping to rescue the refugee children and wounded soldiers. Despite the fact that you are getting on in years, you still have our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prosperousness in mind, which helps to ea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此譯文用了連續(xù)的幾個by來連接,隱喻中體現(xiàn)的氣勢能一氣呵成。這方面的具體或抽象的二重性是隱喻映射具有單向性的原因,更能體現(xiàn)與物質世界的經(jīng)歷。此譯文采納了迂回的說理法,使對方有一個心理改變的過程,由歷史轉至現(xiàn)實,逐漸打動對方,使之最終付諸實踐,信件對對方的感召力是不言而喻的。
(三)隱喻連貫。拉卡夫指出:日常的隱喻連貫對于理解詩學具有中心作用。人們需要常規(guī)隱喻的知識來理解絕大多數(shù)詩學的隱喻連貫,理解隱喻連貫有助于理解整個語篇意旨。該信件中的隱喻連貫是:環(huán)顧當今世界,風云迭起/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歷時彌久,相知愈深。直率陳言,尚祈諒察。海天遙隔,諸希珍重。臨穎神馳,期待回音。這個隱喻是建立在連貫基礎之上的。這在譯文中的表現(xiàn)為:The present world situation being so turbulent, the future of Taiwan has become a worrying matter / A noble-hearted man retains his high aspiration even in his old age/ The passage of time has deepened our mutual understanding. Please do forgive me for my straightforwardness/ We reside poles apart, and I sincerely wish you to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I will always be thinking of you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從這個譯文可以看出,中文和英文翻譯之間有明顯的隱喻相關性和連貫性。在譯文中,“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番心境通過隱喻化逐步投射到目的域(環(huán)顧當今世界,風云迭起)上,而目的域又在語篇展開過程中逐步引出一種憂國憂民的人生觀,所以整個語篇就體現(xiàn)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番心情的概念隱喻。隱喻總是突出源域的一個方面,當這被突出的方面被投射到目的域上,就形成了語篇的中心思想,在語言層面上檢驗這些分析結果并用于翻譯可使得譯文更加突出原文的特色及作者當時的思境,更能了解作者是如何心平氣和地透露出憂國憂民的感情,其中“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隱喻連貫更是讓人垂淚。
三、結論
語言在本質上是隱喻式的。隱喻是語言現(xiàn)象,也是思維想象,還是文化現(xiàn)象, 是人類思維的基本方式和認知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隱喻翻譯是一切語言翻譯的縮影, 因為隱喻翻譯給譯者呈現(xiàn)出多種選擇方式:要么傳遞其意義,要么重塑其形象,要么對其進行修改,要么對其意義和形象進行完美結合,而這一切又與語境因素、文化因素密不可分。因此,應熟悉兩國文化,利用源語的隱喻化認知過程有效傳遞信息,繼而高效率高準確度、高傳達度完成翻譯這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
對隱喻工作機制的研究,一方面需要對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進行分析和綜合,同時還應挖掘在隱喻理解過程中起作用的其他因素,尤其是相似性、相關性和連貫性,從而比較完整地描述隱喻工作的內部機制。這樣,才能在翻譯中有效傳達作者當時思考的境界,提高翻譯的層次。
【參考文獻】
[1]Clark Herbert, Peter Lucy. Unde-
rstanding hat is meant from what is said: a study in conversionally conveyed requests[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Behavior,1975(14)
[2]Danesi Marcel,Paul Perron. Anal-
yzing Cultures: An Introduction and Handbook[M].Bloomington: Indiana Uni-
versity Press, 1999
[3]Glucksberg Sam, Boaz Keysar.Un-
derstanding Metaphorical Comparisons: Beyond Similarity[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0(1)
[4]Katz, Albert. Figurative Language and Thought[M].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5]Kovecses, Zoltan.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6]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
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7]Lakoff G. The Contemporary The-
ory of Metaphor [A]. Metaphor and Tho-
ught[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
ity Press,1993
篇7
關鍵詞:科技英語;英語翻譯;翻譯技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8-0294-02
一、科技英語的定義
科技英語可以泛指一切論及科學和技術的書面語和口語。其中包括科技著述、科技論文和報告、實驗報告和方案;各類科技情報和文字資料;科技實用手冊;有關科技問題的會議、會談、交談的用語;有關科技的影片、錄像等有聲資料的解說詞等等。
二、科技英語翻譯的特點
科技英語作為特殊英語的一個分支,在詞匯構成、遣詞造句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
(一)其語法結構不十分嚴密,語言習慣和漢語也有不少差別,詞匯量大,詞語繁多,因此科技英語翻譯起來比較困難。從科技文章的特點來看,大多具有以下幾個特征:述說事理、邏輯性強、結構嚴密、術語繁多,語言嚴謹、數(shù)據(jù)精確。這就要求譯文必須概念清楚、條理分明、邏輯正確、數(shù)據(jù)無誤,尤其對定義、定律、公式、圖表、結論等更應特別注意。
(二)科技文章比較重視敘事邏輯上的連貫及表達上的明晰與暢達;避免行文晦澀,作者避免表露個人感情,避免論證上的主觀隨意性。因此科技英語翻譯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詞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詞、感嘆詞及疑問詞,而是大量使用科技詞匯、專業(yè)技術用語,譯者應尊重客觀事實,不能隨意改動數(shù)據(jù)、回避不易翻譯的文字,更不能加進自己的主觀想象,進行“自由翻譯”。
三、科技英語翻譯的主要技巧
(一)詞的應用和轉換
英語中有些詞在漢語中是沒有的,如冠詞、動名詞、分詞、關系代詞等。英語中名詞、介詞用得多,動詞用得少,而漢語中動詞用得多,名詞、介詞用得少。因此,翻譯時大部分詞需要轉換。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學科領域或不同的專業(yè)中往往具有不同的詞義,部分詞需要根據(jù)學科判斷詞義。在判斷英語詞義時,必須考慮到英語著作內容所涉及的概念究竟是哪個學科,哪個專業(yè)的。英、漢兩種語言中,形容詞和它所修飾的名詞,動詞和它所涉及的名詞之間的搭配往往有不同的習慣。因此,形容詞和動詞的詞義必須根據(jù)與其搭配的名詞來確定,然后譯成通順的漢語。翻譯過程中還應著重注意詞義、增減詞、詞性、詞序、詞的搭配與重復等方面技巧。從詞義來看,同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意義有所不同。不同的語言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詞匯表達,翻譯日常用詞或短語,很容易找到對應詞,但對于專業(yè)術語,則應該根據(jù)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進行翻譯。
(二)句的翻譯和處理
多數(shù)英語句子成分需要轉換,不僅是由于漢語中沒有相同的成分,而且也由于英、漢語的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不同。在忠實于原文的前提下,為使譯文通順易懂,往往要進行成分轉換。英、漢兩種語言中主要成分的語序大體相同,一般遵循下列規(guī)則:主語+謂語+賓語(或表語)。但是,定語和狀語兩種次要成分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語序卻差異很大。英語中,單詞定語可前置,也可后置,但以前置的較多;短語定語及從句定語則一般后置。漢語中,所有的定語都前置。英語中,表示語氣、程度、方式的單詞狀語一般前置,其他單詞狀語、短語狀語、從句狀語則一般后置。漢語中,狀語一般均前置,從句狀語通常放在句首。翻譯時,必須針對上述各種差異,按漢語規(guī)范和表達習慣正確安排各成分在譯文中的語序。例如: Laser is less suited for surveillance,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search a large volume.譯文:激光器由于難以搜索大的空域而不大適用于監(jiān)視。翻譯時英、漢語兩種語言表達方式的轉換,不是逐字逐句的死譯。在譯文表達過程中,必然包括對原文中某些詞省略不譯,也可能增補原文中所沒有的詞,使句子內容完整。在科技英語中,根據(jù)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和文章涉及的技術內容,將句子內容補充完整。例如: Oxidation will make iron and steel rusty.譯文:氧作用會使鋼鐵生銹。英語是分析性語言,句子中各個詞語的語法功用主要由它們在句子中的位置決定。詞序在分析、翻譯英語句子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For use as a design formula, this equation can be rewritten, because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theory was assumed.譯文:因為假設出了最大剪切應力原理,使用設計公式時,可重寫等式。在科技英語文獻中,從科技內容的嚴密性、準確性和邏輯性出發(fā),常會使用一些語法結構復雜長句子,加上句子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省略、倒裝、提前、移后、分隔現(xiàn)象,句子各個成分之間的關系不太明朗,需根據(jù)原文的句子結構,弄清每句話的語法關系,綜合運用各種翻譯技巧進行靈活的處理,并按照漢語習慣重新加以組織,力求做到通順和簡練。
(三)科技術語的譯法
當今的世界在知識經(jīng)濟浪潮的推動下走進了新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語言學界帶來了廣闊的空間。新事物新名詞層出不窮。各學科交叉產(chǎn)生新的學科??茖W術語已經(jīng)深入到人們的日常會話之中,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看到,科學術語在相互滲透的過程中又保持其所指概念的特殊意義。正確把握詞義,概念定位準確乃是翻譯的前提條件,因而科技名詞術語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應引起我們科技翻譯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從而避免名詞術語和概念上的混亂并導致工作失誤。科技術語的概念定位:所謂科技術語,是指在科技專業(yè)語言中有著精確和單一意義的詞,這種詞即使出現(xiàn)在口語中,也會使人感到它是屬于某一專業(yè)領域的,如阻尼(damping),龍骨(keel),接口(inter-face),催化作用(catalytic action),溫室效應(Green-house Effect)等等。科技術語應能恰當?shù)胤从乘甘挛锏母拍顑群?反映某些學科領域特定事物的內容。例如,拿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及廣泛應用來說,其術語“bit”(比特)就不同于常用名詞“bit”(一點兒)。而英語中一詞多義、異詞同義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如果離開了特定的語境,對一個詞的概念意義就無法辨別和確定??萍碱I域的交叉發(fā)展以及科技與文學用語的混合使用,使得許多術語在新的語義場中改變了含義。例如induce一詞,在文學作品中作為“誘發(fā)”;但是,物理學中induce作為“感生”或“感應”解釋,在電子材料工藝學中則譯為“引生”,因為在這個專業(yè)中并無“感”的含義。一方面,我們看到許多普通的社會用語進入到科技領域中,使得科技術語更富形象化。在作者運用語言表達概念時,有時用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場合表達不同的涵義,有時為了修辭上的考慮,又可用不同的詞表達同一個概念。
四、結語
翻譯是一種實踐活動, 在翻譯實踐中總是有一些規(guī)律可循的, 翻譯技巧就是人們在翻譯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些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譯者, 必須善于發(fā)現(xiàn)、總結和掌握翻譯的種種原則和方法, 只有真正掌握了翻譯活動的規(guī)律, 才能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高質量的譯文。
參考文獻:
[1]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arrell, Eisterhold.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In TESOL Quarterly,1983.
[3]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4]劉松妍.科技英語的特點及其翻譯方法[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
[5]牛曉紅.科技英語翻譯探析[J].山東煤炭科技,2004.
篇8
關鍵詞:接受美學;讀者;創(chuàng)造性;翻譯教學
一直以來,傳統(tǒng)的翻譯理論只強調譯文與原文的文本對等和信息忠實,把語言的轉換分析推崇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認為好的譯文只要服從于原文就好,這樣一來,譯者的主體性就被抹殺和忽視了。二十世紀以來,隨著翻譯的進一步發(fā)展,譯者的身份和主體性逐漸受到重視。因此,有必要從接受美學理論說起,從譯者和讀者的角度出發(fā),分析譯者和讀者在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及其過程。接受美學在翻譯教學中具有可行性,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自由,鼓勵學生開啟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高素質的翻譯人才。
一、接受美學理論
接受美學以姚斯和伊賽爾為杰出代表。姚斯認為,在作者、作品、讀者三要素中,讀者是不可忽視的力量,讀者對作品存在一種“期待視野”,這種期待視野決定讀者要讀什么形式和內容的作品,決定讀者的選擇性以及他對作品的評價。因此,閱讀文本的時候,從特定的期待視野出發(fā),讀者會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對象上,在理解中會有讀者的影子。而伊賽爾把文學作品看作一種“圖式化”結構,這個“圖式化”框架有許多空白需要讀者加工想象,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需要讀者具體化。姚斯和伊賽爾分別從宏觀和微觀方面分析了文學閱讀中讀者的地位,他們的視角很有啟發(fā)性,應用于翻譯,可以從理論上解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創(chuàng)造性。接受美學認為,翻譯本身就是一種閱讀,翻譯者首先應該是讀者。讀者閱讀之前,作品有很多空白或者不確定點,只有讀者閱讀之后,這些空白或者不確定點才可以被具體化,可以說作品的意義是從閱讀中產(chǎn)生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讀者和譯者的閱讀是一種改造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對本文的再創(chuàng)造”。在重建中,譯者會有意無意地融入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因此,翻譯是在“熔爐”中和譯者所獲得印象“融合”的過程,是對文本中的空白和不確定因素的具體化,是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二、譯者在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
譯者在翻譯中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符轉化為意象,另一方面是意象轉化為語符。
1.語符轉化為意象正如上面所說,接受美學把文學作品看作一種圖式結構,這個結構存在很多空白等待讀者加工,有很多不確定性等候讀者具體化。這種所謂的“具體化”夾雜著讀者的心靈經(jīng)歷。這個過程就是讀者把語符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轉化成內心意象的一種思考和選擇。此過程由“期待視野”和讀者內心對文本的不了解和不確定兩方面組成。既然是期待視野下對不確定性的具體化,讀者就會根據(jù)自己的自我理解和生活經(jīng)驗進入文本世界。以期待視野為出發(fā)點,讀者逐步進行文本中的空白和不確定性的具體化。因此,讀者的理解肯定錯位于作者的真正意圖。正是這種錯位給予了讀者創(chuàng)造性的機會。而意象對讀者理解文本具有關鍵作用。讀者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想象把其中的不確定部分具體化,不可避免地對原文的意象進行主觀闡述而偏離作者意思。2.意象轉化為語符。這一過程常常被忽視譯者雖然首先是一名讀者,但不是一般的讀者。當讀者跟文本交流之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自身對此文本的理解。然后,譯者的主體創(chuàng)造性就會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譯者把意象轉化成符號的過程。因為兩種語言結構不同以及讀者的接受能力差異,譯者想要將自己的解讀轉化成語符,需要利用目的語語言結構展現(xiàn)原文的美感,即譯者的語符化過程是一種興奮的創(chuàng)造性過程。譯者表詞達意的時候不斷進行實驗、調整,對詞語進行組合、搭配,使目標語獲得更加具體的整體效果??傊g者從原語言到目的語的翻譯過程中一直在積極地進行語碼轉換,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表達原語言的深層意義。
三、接受美學理論下翻譯教學可行性分析
1.相似的考察重點接受美學主要考察文本的被理解、被接受程度和方法,接受者的接受能力,文學的意義的實現(xiàn)等;而翻譯教學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授所傳授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它們的考察重點相似。
2.相似的演進過程文學批評前期重視作者的作用,強調忠實于文學文本。但是接受美學卻比較重視讀者對文本的理解程度。與此相似,翻譯教學前期都是以灌輸知識為主,而現(xiàn)今逐漸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實踐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兩者隨著各自學科的發(fā)展有著相似的演進過程。3.相同的思維活動接受美學中的“不確定性”和“空缺”意味著文學作品所闡釋的意義不是固定的,不同的讀者因為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可能會對同一文本產(chǎn)生不同的想象和理解,因而大腦中產(chǎn)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盡相同。而翻譯教學強調以教師為領導者,啟發(fā)學生對翻譯理論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具體化翻譯,實踐翻譯理論,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因此,兩者都需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四、接受美學對翻譯教學的啟示1.學生的接受為根本宗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接受美學注重讀者的重要性,認為讀者需要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想象力,從作品中得出自己的感悟。如果讀者不能接受這個作品,此作品將是未完成的存在。接受美學是一種主動接納、領會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教師的教學可以看成是一幅作品,學生是讀者,學生能否接受是評判作品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教師的能力再強,教案寫得再好,如果學生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教師的教學效果就等于零。因此,教師要充分分析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確保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各種理論知識,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參與翻譯實踐。例如,近期頻繁出現(xiàn)在國際新聞中的熱詞——一帶一路,很多國外媒體記者翻譯為“OneBeltandOneRoad”,實質上確切的翻譯應為“theBeltandRoad”,這背后蘊含著深厚的時代、經(jīng)濟、文化背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通過引導讓學生深刻領會這個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和本身的確切含義。2.學生的參與為重要環(huán)節(jié)——把課堂還給學生接受美學強調讀者的作用,讓讀者走進作品,不斷豐富和補充作品內涵,延長文學作品的歷史生命。而英語翻譯教學要求學生參與其中,把課堂還給學生,適當增加學生的翻譯實踐活動,消化和鞏固翻譯理論。選取適當?shù)恼n外材料,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現(xiàn)場翻譯機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報告等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
3.學生的創(chuàng)新是翻譯教學的發(fā)展之本——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空間接受美學把文本定義為有空缺和不確定性的召喚結構,文本的所有意象、情景等都需要在讀者的閱讀中重新構建起來,使文本產(chǎn)生確切的現(xiàn)實意義。在翻譯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是簡單地把理論告訴學生,讓他們被動接受,而是要留給他們思考空間,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用接受美學的理論指導翻譯教學具有實際可行的意義。翻譯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教學活動的讀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給學生更多思考、想象空間,注重學生發(fā)散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翻譯能力和素養(yǎng),為國家和社會各界培養(yǎng)更多、更專業(yè)的綜合型翻譯人才。
參考文獻:
[1]BasilHatim&IanMason.TheTranslatorasCommunicator[M].London:Routledge,1997
[2]JeanDelisle.Translation:AnInterpretiveApproach[M].Ottawa:UniversityofOttawaPress,1988
[3]蔡萊莉.論語文教學的接受美學[J].教育探索,2002
[4]高寧.論譯者的主體性地位——兼論翻譯標準的設立原則[J].上海科技翻譯,1997.01
篇9
[關鍵詞]變通理論;商務英語翻譯;指導原則;策略技巧
全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我國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商務英語在全球貿易往來中的重要性越來越高,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商務文本大多是商務信函和商務合同,在經(jīng)濟往來過程中關于產(chǎn)品的廣告信息和會議紀要等重要文件。商務英語具有實用性強、覆蓋領域廣、信息量大、專業(yè)性強以及邏輯性嚴密等特點,對從業(yè)人員的知識儲備、語言應用水平、東西方思維習慣以及翻譯原則和策略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譯者不但要增加單詞儲備量,了解和熟悉商務專業(yè)知識以及商務英語表達特點,還應拓展知識面,掌握專業(yè)名詞,了解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策略和翻譯特征,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國家的貿易往來做貢獻。但是目前高校在教授商務英語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教師還是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論知識方面,而非實際翻譯操練。很大一部分老師只是照本宣科,機械地要求學生翻譯課本上的一些句子,導致學生商務英語翻譯的積極性降低。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有目的地給學生講授商務英語的翻譯原則和策略。本文通過分析商務英語教學現(xiàn)狀,從變通理論的角度,分析了商務英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商務英語翻譯的原則和策略,希望可以對高校教師教授商務英語翻譯有所幫助。
1變通理論和變通翻譯
變通理論指的是脫離原有的思維模式的束縛,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相同的事情,不拘泥于陳歸,根據(jù)具體情況,獲得不同的結論。變通理論在20世紀70年代被引入翻譯領域。將變通理論應用于商務英語翻譯中,增加了商務英語翻譯的靈活性,擺脫了傳統(tǒng)英語翻譯的固定單一原則。變通翻譯不只是簡單的單詞和語法翻譯,而是根據(jù)具體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具體的文本和語言環(huán)境選擇不同的翻譯原則和策略。雖然與傳統(tǒng)翻譯相比,變通翻譯更自由,但它與自由翻譯還是有區(qū)別。變通翻譯并沒有改變原文本的意思,只是更加靈活地對包括詞、詞組、句子、段落以及句子結構的變通調整。
2商務英語翻譯的特點
2.1語言的精確性和專業(yè)性
商務英語是英語的一個分支,屬于職場英語。商務英語具有實用性強、覆蓋領域廣、信息量大、專業(yè)性強以及邏輯性嚴密等特點,對從業(yè)人員的知識儲備、語言應用水平、東西方思維習慣以及翻譯的原則和策略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商務英語還涉及到諸多領域,包括法律、醫(yī)學、工業(yè)以及化學等。商務交流過程是一個非常嚴謹?shù)倪^程,一點小疏忽就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經(jīng)濟損失。所以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僅要表達嚴謹,而且要達到商務英語的標準。商務英語的文本格式比較固定,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尤其要注重其正式性、嚴謹性和正確性。
2.2文化的承載性
商務英語跨越各個行業(yè)、各個領域,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比如在談判的過程中,譯者的語氣會影響談判的過程,譯者的著裝也會影響對方對譯者的印象。所以商務英語翻譯是文化承載性的體現(xiàn)。好的譯者不僅會注重翻譯的準確性,而且還會注重各個小的細節(jié),考慮翻譯過程中的文化承載性,確保各個方面?zhèn)鬟_的意義一致。
3商務英語翻譯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即使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大學課堂上教師仍然是照本宣科,重點仍是放在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方面,而忽略了學生的語言環(huán)境和實際訓練。即使在做翻譯訓練的過程中,翻譯材料也可能是幾十年前的舊資料,甚至可能跟商務英語無關。第6期(總第078期)2017年6月這樣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學生學習商務英語興趣不濃,也可能是教師缺乏實際翻譯經(jīng)驗造成的。但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一些時下熱門的談判視頻,盡量與現(xiàn)代化的商務事務相結合,并在不斷探索和摸索之后,在自身的經(jīng)驗基礎之上,總結出來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和商務英語翻譯水平,教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的實用性,針對學生的具體水平,制定教學方法。(2)使用的教學材料陳舊。語言雖然發(fā)展緩慢,但是也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之中。尤其是商務英語材料,在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更新加快。但是很多教師在上課時所使用的翻譯材料可能是十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資料。有些書雖然有很多優(yōu)點,書中的案例已經(jīng)與時代脫軌,學生接受的商務翻譯知識比較陳舊。教師本身應積極地適應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也要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說明書、商務函件以及商務合同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商務筆譯和口譯能力,進而成為實用性商務翻譯人才。教師不應拘泥于課本的知識,課本只是傳遞信息的一種媒介。有些信息在編寫印發(fā)的過程中,便失去了使用價值。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鞏固,還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比如可以下載一些商務翻譯視頻供學生討論和研究,還可以鼓勵學生下載一些相關論文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這樣理論結合實踐,學生更容易吸收所學知識,更能提高商務英語的翻譯水平。(3)教學設備落后。課堂是三尺講臺,教師教、學生聽,這樣的模式就極容易導致學生走神。在信息化、網(wǎng)絡化的新時代,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商務會談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樣的商務會談不僅涉及到簡單的英漢互譯,而且還需要與人溝通的技巧,甚至包括著裝以及商務禮儀。這就要求有配套的模擬設備。
4基于變通理論的商務英語翻譯原則
(1)遵循文本完整原則商務英語翻譯必須遵循英語翻譯的基本原則,而英語翻譯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求翻譯傳達的信息必須完整和正確。商務英語翻譯首先要在內容上達到完整性。譯者在充分理解商務英語的專業(yè)術語、詞匯和語句結構之后,選擇地道的表達方式對等地將源語翻譯過來,確保譯入語聽眾能夠完整地理解所學內容。(2)遵循統(tǒng)一性原則商務英語翻譯也包括字、詞、句子以及語篇的翻譯,而其統(tǒng)一性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對術語和概念翻譯的統(tǒng)一上。在翻譯過程中,對于術語和概念名稱的翻譯保持一致是一個優(yōu)秀譯者的必備技能,同時也體現(xiàn)了譯者的嚴謹和認真。譯者的商務英語翻譯還應符合商務英語翻譯規(guī)范,即使同一個詞的翻譯會重復出現(xiàn),也要確保該詞在翻譯上的統(tǒng)一性。例如:目標市場選擇是指企業(yè)在經(jīng)過市場細分并對細分市場進行分析評價的基礎上,選擇對企業(yè)最有利可圖、企業(yè)最能有效為之服務的細分市場作為目標市場的過程。Targetingmarketselectionre-fersthatbasedonthemarketsegmentandsegmentmarketanalysisandevaluation,enterprisesselectasegmentmar-ketastheirtargetmarketthatcanbeprofitableandcon-tributetheirservices.其中對市場細分的翻譯有marketsegmentation和fractionizedmarket兩種方法,譯者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但需要保證文章前后翻譯統(tǒng)一。(3)準確嚴謹原則商務英語屬于職場英語,商務英語具有實用性強、覆蓋領域廣、信息量大、專業(yè)性強以及邏輯性嚴密等特點,對從業(yè)人員的知識儲備、語言應用水平、東西方思維習慣以及翻譯的原則和策略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時商務英語還涉及到很多領域,包括法律、醫(yī)學、工業(yè)以及滑雪等。商務交流過程是一個非常嚴謹?shù)倪^程,一點疏忽就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經(jīng)濟損失。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概念表達要準確,名字翻譯要正確,尤其是對于數(shù)字一定要精確。例如:我這邊對牙膏的功效進行細分,一般分為口氣清新(去除口腔異味)、美白、防蛀牙、中草藥抗敏感、防牙齦損傷、多重功效等。其實在市場上大部分口腔護理品都是在清潔美白牙齒,保護牙齒健康這些基本護理上做文章,而黑人牙膏就和這些品牌區(qū)分開來,率先使用純天然薄荷及獨特天然香科配方,使“清涼有勁”成為其最特殊之處。Marketsegmentation,targeting,andbrandspositioningarecertainfeaturesforenterprisesandproductsinthetargetmarket,creatinganexpectedimageinordertogainacompetitiveadvantage,whichisthemaintaskofSTPmarketingstrategy.對于其中的黑人牙膏等專有名詞,譯者一定要再三確認之后,才能翻譯,千萬不能想當然地翻譯成blacktoothpaste。
5結語
篇10
關鍵詞:證券;英語;翻譯方法;研究
伴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社會體系的完善需求。關注到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也要求我國的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能夠緊緊地跟隨世界的腳步,在長足的發(fā)展過程中構建科學的運營體系,實現(xiàn)向先進國家學習先進經(jīng)濟理論的目標。證券市場的發(fā)展關系著國家和社會市場經(jīng)濟的運作,在實際的發(fā)展過程當中逐漸地開發(fā)和完善,人們對于證券市場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面對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發(fā)展需要,充分的實現(xiàn)證券市場的國際交流也變得意義非常。證券英語翻譯的工作在這樣的發(fā)展背景下就顯得非常重要,提升英語翻譯工作的質量,在實際的翻譯工作當中講求方式方法,能夠優(yōu)化翻譯工作的效率,實現(xiàn)證券經(jīng)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
1證券英語翻譯工作困難
目前,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腳步十分的迅速,在迅猛發(fā)展的過程中也會面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經(jīng)濟發(fā)展的理論和實踐工作問題采取正視面對的態(tài)度,以科學的策略和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進行操作,能夠避免經(jīng)濟危機的發(fā)生,也能夠促進我國社會市場經(jīng)濟向國際化前進。證券行業(yè)在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長河當中也具備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證券行業(yè)的進步可以滿足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收益需求。但是面對國際市場中證券工作的交流和溝通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專業(yè)詞匯和翻譯工作的差異、疏忽,以及對翻譯方法掌握的不良情況,導致實際的交流工作存在困難[1]。
2證券英語翻譯方式特征
針對證券英語的翻譯工作應當講求科學的方式和方法,證券英語的翻譯方式具有其一定的特征性,針對英語翻譯工作特征的了解和掌握對于實際的證券信息交流也具有較好的影響作用。通過對證券英語翻譯的實際語言特征和翻譯結構進行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其中幾方面的特點,針對這些特點展開細致的分析和討論。2.1專業(yè)特征證券英語翻譯工作作為經(jīng)濟類商務英語翻譯需要有嚴格的質量要求,在實際的英語翻譯工作當中需要掌握其專業(yè)性,針對專業(yè)的證券英語進行翻譯。例如,針對證券的上市翻譯詞匯需要掌握其專業(yè)性,根據(jù)證券工作的特征進行深入的含義翻譯和理解,就會呈現(xiàn)出兩種翻譯結果。第一種是listingofsecu⁃rities,二另外一種就是floatinganissue。第一種翻譯結果接近商務英語在實際的證券市場中的應用需求,而第二種翻譯結構更加傾向于社會公共事業(yè)性的上市翻譯理解內容。第一種翻譯表達的是市場運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證券上市經(jīng)濟行為,而第二種翻譯途徑則側重社會勞動就業(yè)保險等行業(yè)的上市行為[2]。
2.2對義特征
充分的理解翻譯工作中存在的對義特征,對于掌握證券翻譯工作的功能具有較好的作用。所謂的對義特征就是指翻譯的兩種詞匯之間存在一定的對立性,在翻譯實際表達的過程當中需要進行詞匯的理解和翻譯,保證相互對立詞匯的翻譯準確,而且在句式上存在一定的協(xié)調性。與此同時,還需要重視單一對義內容時呈現(xiàn)出的語言表達特征,針對證券英語的翻譯進行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準確表達證券上的經(jīng)濟運作模式。例如,對assets和liabilities的翻譯,就需要認真的理解和分析,assets既有資產(chǎn)的意思,又有資本和固定產(chǎn)值的含義,與其對立的翻譯詞匯可以是liabilities,也可以是incurdebts,為追求詞匯的對等比例和含義的貼合性,就需要進行詞匯的對義特征翻譯[3]。
2.3縮略詞眾多
不同行業(yè)的英語翻譯都具有特殊的專業(yè)縮略詞匯,證券行業(yè)的翻譯工作也不例外,針對證券行業(yè)的縮略詞匯進行學習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有助于理解當中存在的相關經(jīng)濟運營問題,對于不同公司進行證券的購買和出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例如,針對證券行業(yè)當中的一種證券類型進行收購,就需要了解和掌握證券的發(fā)展模式,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進行每股經(jīng)濟收益的分析。這也是英語翻譯工作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進行FDI的翻譯和分析[4]。
2.4同一個詞語包含多種含義
英語在表達含義的過程中存在同一個詞語包含眾多含義的情況和特征,因此,還要求證券翻譯工作在具體的翻譯過程中根據(jù)情景不同,以及實際的經(jīng)濟運作局勢差異進行不同的詞語翻譯。例如,share在證券行業(yè)的翻譯工作中非常常見,而且這一單詞在不同句式中的應用存在不同的含義??梢允恰胺窒怼惫餐淖C券收益,也可以是“分擔”證券的虧損資本,還可以是劃分的證券“股份”定額。在證券翻譯工作當中,這種一詞多義的情況非常常見[5]。
3提升證券英語翻譯方法工作效率的策略
針對證券英語的翻譯工作進行細致的剖析,希望能夠正確的應對翻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翻譯方法的選擇,以高效率的翻譯工作方法實現(xiàn)對翻譯工作質量提升的需求。以下就是本次研究針對證券翻譯工作提出的翻譯方法優(yōu)化策略,以期能夠促進證券翻譯行業(yè)長足的進步。
3.1直接翻譯方法
根據(jù)證券英語翻譯工作的特殊性進行相關翻譯方法的優(yōu)化,在實際的證券翻譯工作中找到科學的途徑也有助于翻譯工作的效率提升??梢圆扇≈苯臃g的方式進行證券英語的直接表達,根據(jù)交流中出現(xiàn)的實際詞匯進行直接翻譯,表述詞匯和句式的直觀內容。例如,Quarterearningreport,就可以直接根據(jù)字面含義進行翻譯,掌握詞匯翻譯結果,Quarter翻譯為季度,earning翻譯為收益,而report直接翻譯為報告[6]。
3.2音譯翻譯方法
根據(jù)英文發(fā)音進行證券英語的翻譯,主要的為了降低翻譯工作的任務量,在直接翻譯的過程當中避免對固有行業(yè)和企業(yè)單位名稱的翻譯,采取音譯的方式更加有助于翻譯工作的快速進行,提升實際的證券交流工作效率同時,滿足快節(jié)奏的經(jīng)濟行業(yè)發(fā)展需求。比較常見的音譯翻譯內容主要針對地區(qū)名稱和企業(yè)名稱,這種翻譯不具備實際的含義[7]。
3.3意譯翻譯方法
意譯的翻譯方式與音譯的翻譯方法不同,主要是根據(jù)實際的市場證券操作方式進行翻譯內容的理順,將翻譯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不同表面發(fā)音和實際含義的情況。針對意譯方法進行應用,有助于對相關證券行業(yè)從事事務的理解,降低交流和溝通中存在的偏差問題。例如,specialtreatment中,treatment的翻譯可以是治療和治理,但是根據(jù)證券工作的含義表達,就可以翻譯為特殊的處理內容[8]。
3.4語序變化的翻譯方法
根據(jù)不同的語序變化進行證券英語翻譯方法的應用,就是科學的選擇適合證券英語翻譯的方法,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也能夠發(fā)現(xiàn)證券英語翻譯與日常交流英語之間存在的區(qū)別,證券英語的句式結構主要的依靠名詞搭配介詞,再由名詞結尾的形式,即為A+B+A。而日常英語交流對于這中句式的使用相對較少,而采取盡量簡潔的方式進行交流和溝通,語序的變化可以提升證券英語的翻譯質量。
3.5名詞轉化的翻譯方法
通過語序變化的方式進行證券英語的翻譯,在實際的翻譯過程當中還可以進行名詞的轉化翻譯,采取這種方法有助于將證券交流用語中的重要體會提煉出來,更加能夠明確的表達交流的內容和含義,引導實際的證券交易和往來工作符合經(jīng)濟運作要求,直接影響證券交易的決策。
4結論
綜合上述研究內容進行切實有效的分析、討論和研究總結能夠發(fā)現(xiàn),通過商務英語的翻譯方式進行證券英語的翻譯,可以實現(xiàn)對我國市場經(jīng)濟的理論支持,并且在我國證券市場發(fā)展的過程中,科學的進行國際證券理論交流,實現(xiàn)對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有效支持。隨著我國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越來越國際化的需求,科學的進行翻譯工作,有助于其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對于我國證券市場未來的發(fā)展前景具有良好的影響作用,能夠滿足我國社會實際的經(jīng)濟體系完善需求,同時促進我國社會體系的不斷發(fā)展與優(yōu)化。世界證券市場的交流和往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長久的發(fā)展模式之下才能夠實現(xiàn)理論和技術的升級。關注翻譯工作的方法和工作質量,對于未來更好地行使工作內容具有良好的作用,通過對詞匯和語句的翻譯理解更好地進行證券交易的合作與往來,為我國社會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王雪清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謝金榮,唐淑華.法律英語長句翻譯策略[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3(1).
[2]吳熙,茍麗梅.商務英語翻譯教材建設現(xiàn)狀與思考[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2).
[3]高莉敏,劉金龍.商務英語信函的文體特征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4(3).
[4]宋柔,葛詩利.面向篇章機器翻譯的英漢翻譯單位和翻譯模型研究[J].中文信息學報,2015(5).
[5]黃志華.從語域理論解析金融英語翻譯的對等原則——以翻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美國的FSSA報告為例[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27).
[6]賈和平.商務英語翻譯教材建構模式探微[J].考試與評價(大學英語教研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