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及策略

時間:2022-04-29 03:37:51

導語:初中物理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物理教學核心問題的設計及策略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fā),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分析,立足于教學重難點所設計出的問題稱為“核心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核心問題呈現(xiàn)給學生,有助于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從而幫助他們實現(xiàn)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升.核心問題與實際教學的無縫對接需要教師策略化的操作.本文從問題設計和問答過程的教師行為這兩個層面對相關策略進行了探討.

1核心問題的設計策略

教材結構特點、學生認知特點、核心問題的自身特點是教師進行核心問題設計的三個重要立足點.首先,教師要從整體上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把握,明確學生的認知目標,以及通過教學讓學生經歷哪些體驗以及進行哪些操作;然后,對教學內容進行細化分析,并對學生學習的重難點進行界定,并從中篩選出學生有必要著重探究的內容,進而明確核心問題的對應范圍.那么,怎樣的核心問題才是有效的呢?1.1有效的核心問題應該有明確的目的性,扣緊學生學習的重難點教師要認識到提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教學過程的一種手段,恰當?shù)剡\用才能推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簡單、重復、目的缺失的提問,不但無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更會給分散學生的精力,降低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進行核心問題設計時要圍繞教學主旨,以推動學生的認知構建.1.2有效的核心問題應該具備啟發(fā)性和探究性問題的提出是對學生的一種刺激,課堂教學中良性刺激能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更能啟發(fā)學生的深度思維.信息化生活環(huán)境,導致學生的視線也日益開闊,他們有著豐富經驗和信息的積累,教師提出恰當?shù)暮诵膯栴}啟發(fā)他們對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和比較,推動他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從而有助于他們認知的順應和同化.1.3有效的核心問題應該具備開放性問題的開放性特質能拓展學生的眼界,激起學生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此外,問題的開放性往往因為條件的缺失或冗余,直接導致分析角度和處理思路的不唯一,這必然會激起學生在相關問題上的討論,通過彼此討論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案例1《密度》教學設計中核心問題有效性和無效性的對比核心問題的有效設計:物質的質量與體積這兩個物理量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如果有,則可能是怎樣的一種關系?無效設計1: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這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理由:上述提問明顯限定了關系的必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學生思維的空間.無效設計2:同一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這兩個物理量之間有什么關系?理由:“同一種”一詞縮小了學生的視線范圍,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會逐步認識到密度也正是用來區(qū)分物質的一個關鍵量,因此“同一種”一詞沖淡了密度學習的重要性.

2系列問題的設計策略

初中物理進行概念教學的有關設計時,除了要考慮核心問題的設計之外,還需設計圍繞探究內容展開的有內在關聯(lián)的系列化問題.系列問題和核心問題一起搭建了課堂教學的提問體系,他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著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和認知,恰當?shù)南盗袉栴}設計是對核心問題的必要補充.案例2《密度》教學過程中系列問題的設計首先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并對學生提出系列問題之一:請問你剛才看到什么現(xiàn)象?在總結學生答案的基礎上,提出本節(jié)內容核心問題:結合剛才的實驗觀察,請你來說說物質的質量和體積將可能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結合學生對核心問題的有關猜想,教師繼續(xù)以追問的形式提出系列問題.系列問題之二:聯(lián)系到剛才所觀察的現(xiàn)象,你能發(fā)現(xiàn)或提出哪些問題呢?為什么你會認為物質的質量應該與其體積成正比呢?系列問題之三:如果要定量研究同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你怎樣進行實驗?系列問題之四:實驗過程中要對哪些物理量進行測量?需要哪些儀器?具體操作如何?系列問題之五: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時,你對質量和體積關系的猜想獲得證實了嗎?……

3教師的傾聽策略

高效課堂倡導良性的師生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會提問,更要學會傾聽.學生在對自我認知進行表達時,教師要注意傾聽的技巧,并用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來回應學生.在學生進行問題的解答時,教師首先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對應的學生身上,表達對其見解的充分關注,以及對他個人的充分尊重.學生通過教師的舉止獲得正面的情感反饋,因此會信心倍增,其對解決方案表達的完整性和流暢性都會有所提升.但是如果教師在學生進行答案表達時,時而目光游離,時而不耐煩地緊鎖眉頭,這些會對學生的情緒帶來干擾,使其感到緊張或壓抑,進而導致表達質量下滑.此外,教師不能隨意打斷學生的闡述,應該在學生講述之后,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評價.教師在進行傾聽時,不僅要把握學生所要表達的意思,更要推斷學生答案的思維過程.因為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識記,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自我實現(xiàn)認知結構的重組和完善,所以教師要借助學生的答案描述來對其思維方式進行診斷,發(fā)掘學生已經知道哪些內容,明確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和缺陷,這會成為教師調整教學的重要依據(jù).

4教師的啟發(fā)策略

當學生的答案表達出現(xiàn)錯誤或者是因陷入僵局而卡殼時,教師不能直接放棄這次提問,因為這會進一步打擊了學生的自信.教師應該靈活應對,采用各種手段來啟發(fā)學生對自己的答案進行糾正或是對處理方法進行調整.相關的啟發(fā)性策略有:提示問題解決的關鍵點;說明問題提出的目的;更換提問的角度再次對問題進行陳述;對學生答案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直接點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等等.此外,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墓膭罨蚴窃俅螐褪鰡栴},也能起到較好的啟發(fā)效果.案例3《密度》教學過程中教師啟發(fā)策略教師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分別將體積不同的鐵塊和鋁塊放在天平的兩端,學生會觀察到體積大的一側發(fā)生下降.教師提出問題:上述現(xiàn)象給你怎樣一些認識?學生可能答:物體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教師繼續(xù)問:你憑什么會認為物體質量與體積成正比呢?學生可能答:因為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對于這樣的錯誤答案,教師可以這樣來進行啟發(fā),例如進一步提出問題:體積越大、質量越大就一定成正比嗎?從教學的角度來講,兩個量之間要構建正比例關系要滿足怎樣的條件?請進一步設計實驗來驗證你們的論斷是否正確?以此引導學生由定性認知到定量分析,在糾正自己認識的同時,也在實驗中逐漸得到鐵與鋁這兩種材質的密度特點.

基于意義建構的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必須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fā),讓學生得到充分思考和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學生的原有基礎和經驗成為新授認知構建活動的先行者,成為新思維、新知識的固著點.當下的初中物理課堂,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核心問題”是初中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支架,有效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思維活動的有序化,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有條理,更為深入.優(yōu)化核心問題的設計,并在課堂上教師策略化地對其進行應用與理答,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能力提升.

作者:顧海燕 單位: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