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編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
時間:2022-04-02 09:29:15
導語:新聞采編能力培養(yǎng)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為廣泛,獲取信息的時間更為及時,新聞單位應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時代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的影響,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培養(yǎng)新聞采編人員的采編能力,更好地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本文簡要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新聞采編工作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培養(yǎng)新聞采編能力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采編;能力;培養(yǎng);策略
新媒時代,新聞傳播較之前發(fā)生較大變化,呈現(xiàn)出及時性、多樣性、個性化特點,尤其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與習慣發(fā)生較大改變,為促進新聞信息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更好傳播,新聞單位應充分意識到這一改變,在新聞采編工作上積極尋求創(chuàng)新與突破,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采編能力,更好地滿足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不同需求。
一、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
在計算機技術、網(wǎng)絡技術的推動下,人們迎來了新媒體時代,同時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使人們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如何把握新媒體時展機遇,深入掌握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習慣,不斷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綜合技能,更好地適應時展,應引起新聞單位的高度重視。分析發(fā)現(xiàn),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具有以下特點:交互性、個性化、多樣化。交互性指新聞信息傳播不再是受眾單純地接受,而是為受眾提供交互的渠道,即受眾閱讀新聞內容后能及時反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夠進行觀點交流。與傳統(tǒng)新聞傳播方式相比,交互性更具吸引力與粘性。個性化指根據(jù)不同群體的特點,推送受眾感興趣的新聞信息,這一特點要求新聞采編工作對不同領域做進一步細分,以滿足不同受眾群體的閱讀要求。多樣化指新聞傳播渠道更為多樣化,不再依賴報紙、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介,還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如微博、微信以及各類APP等媒介,新聞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面更廣。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新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工作要求較高,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新聞單位的新聞采編工作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新聞單位長遠、穩(wěn)步地發(fā)展,這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一、培養(yǎng)機制落后。部分新聞單位不注重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特點的研究,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較嚴重,在培養(yǎng)采編人員上仍使用以前的制度,使所的新聞信息關注度下降、閱讀群體逐漸減少。二、適應能力差。新媒體時代,人們閱讀新聞信息的內容、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尤其是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人們更愿意利用碎片時間閱讀新聞信息,而部分新聞采編人員并未意識到這一變化,仍采編一些內容較長的新聞,這就很難吸引人們的閱讀興趣。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與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要求不相符合,嚴重影響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深度與廣度,長此以往,必然影響新聞單位的穩(wěn)步發(fā)展,因此新聞單位應提高認識,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改進,尤其應在培養(yǎng)工作人員的采編能力上增加投入,多下功夫。
三、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yǎng)
為提高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能力,新聞單位可考慮采用以下措施:(一)改進人才培養(yǎng)機制。新聞單位應認真分析傳統(tǒng)新聞采編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在明確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特點以及人們對新聞信息需求改變的基礎上,改進人才培養(yǎng)機制,尤其要認真落實以下內容:一、做好原有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研究。新聞單位應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重新審視原有人才培養(yǎng)制度內容中,哪些符合新媒體時代要求、哪些需要改進,同時組織專家及管理人員做好分析評估工作。二、深入分.1NewsDissemination新聞傳播應用研究析新媒體時代對新聞采編工作的要求。新聞單位應從廣大受眾的角度思考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哪些采編內容符合人們的閱讀需求以及讀者的閱讀習慣等。三、有針對性地完善人才培養(yǎng)機制。新聞單位應結合新媒體時代要求及原有人才培養(yǎng)機制中存在的不足,積極完善人才培養(yǎng)機制,改善人才培養(yǎng)方式,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內容,不斷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專業(yè)水平,確保新聞采編工作更好地滿足當今時代的要求。(二)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形式。新聞單位應明確新媒體時代給新聞采編工作造成的影響,轉變觀念,需求突破,不斷創(chuàng)新,以迎合時展趨勢,為此新聞單位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方面,調整新聞采編工作思路。新媒體時代,人們不再滿足獲取新聞信息這一種追求,部分人還會充當新聞信息者,新聞采編人員應充分認識到這一變化,拓展新聞內容來源,調整工作思路,加強新聞采編業(yè)務方面的學習,利用新媒體平臺做好新聞信息的篩選與采編工作。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稿件內容形式。新聞單位應鼓勵采編人員創(chuàng)新新聞內容形式,在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基礎上,應用一些流行語、穿插一些有趣的圖片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在迎合人們閱讀習慣、審美習慣的同時,促進新聞內容的廣泛傳播。(三)提升新聞采編能力。所謂新聞采編適應能力,指新聞采編人員能靈活采編各種類型的新聞信息,使新聞信息符合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要求,促進新聞信息更好地傳播,為此新聞單位應注重采編人員業(yè)務技能的培養(yǎng)。一、積極開展新媒體采編技能培訓活動。新聞單位應定期組織采編人員開展新媒體采編技能培訓活動,邀請業(yè)內專家講解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技巧與方法,鼓勵采編人員總結新聞采編經(jīng)驗、分析采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討論問題解決方案,不斷提高其新聞采編水平。二、做好新聞采編工作的演練。新聞單位應注重組織采編人員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演練活動,列舉具體的案例,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使新聞采編人員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同時鼓勵新聞采編人員相互分享采編技巧與方法,促進新聞采編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四)提高新聞敏感度。新聞單位應注重采編人員新聞敏感度的培養(yǎng)。一、培養(yǎng)良好的新聞采編習慣。在新聞采編工作中,新聞單位應引導采編人員從不同角度解讀同一新聞事件,讓受眾從全新的視角了解新聞事件,加深人們對新聞事件的印象,促進新聞更好地傳播。二、引導采編人員注重分析不同受眾的特點。為采編出更多滿足人們閱讀需求的新聞信息,新聞單位應引導采編人員分析不同社會階層閱讀新聞的習慣與規(guī)律。例如要求新聞采編人員瀏覽相關階層的微博內容,掌握其關注及感興趣的話題等,有針對性地采編新聞。另外,鼓勵采編人員根據(jù)新聞信息的閱讀情況做自我分析,使其明確在新聞采編工作中的不足,多向其他同事請教,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新聞采編工作流程,及時捕捉有價值且具有良好傳播效應的新聞。
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更為靈活,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層次化,新聞單位應結合自身業(yè)務特點及工作實際,研究新聞采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強新聞采編人員能力的培養(yǎng),采編出更多符合人們生活習慣、興趣的新聞內容。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一)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較之前發(fā)生較大改變,更加強調交互性、個性化、多樣化,新聞單位應抓住這一特點,積極研究相關對策,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新聞采編能力,更好地滿足時代要求。(二)受多種因素影響,部分新聞單位的新聞采編工作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人才培養(yǎng)機制落后,采編人員無法及時補充新的新聞采編理念與知識,所采編的新聞信息無法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另一方面,采編人員適應能力差,受傳統(tǒng)新聞采編觀念影響較大,采編方式單一,采編內容不符合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要求,嚴重影響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效果。(三)針對部分新聞單位采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新聞單位應提高認識,積極改進人才培養(yǎng)機制;鼓勵新聞采編人員加強新聞采編新知識的學習,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形式;采取相關培訓措施,不斷提高新聞采編人員的采編適應能力;加強采編人員新聞敏感度的培養(yǎng),使其更好地捕捉有價值、受眾感興趣的新聞信息。
參考文獻:
[1]王影.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新聞傳播,2016,(04):114+116.
[2]陳立新.新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J].新聞傳播,2017,(04):109+111.
[3]李薇.新媒體時代下提升新聞采編能力的策略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138-139.
[4]孫令軍.新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能力培養(yǎng)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150-151.
作者:劉斌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廣播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