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時間:2022-06-27 08:23:31

導語: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藝術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1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包裝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1.1培養(yǎng)目標缺乏前瞻性。很多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缺乏前瞻性。對于包裝設計課程,現在社會的相關內容發(fā)展很快,而且和國外交流的機會增加,我國的設計理念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包裝設計課程涵蓋的知識也越來越多,如果學校將這些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學生在短時間之內根本無法全面地掌握,所以學校必須有一定的前瞻性,需要在課程的內容上進行取舍,提前做好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規(guī)劃,掌握學生對藝術的敏感性,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包裝設計知識。1.2教學缺少實踐性。實踐教學是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踐課程還是存在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問題。在包裝設計課程中,一些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實踐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學校卻以教材為核心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也缺少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在課堂上還是以講課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進行學習。學生沒有對包裝設計形成概念,也沒有辦法在實踐的過程中得到體驗,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大大降低。長此以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素質無法達到社會的要求。另外,藝術設計專業(yè)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投入,不但需要學生投入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學校也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支持教學環(huán)境和實踐基地的建設,否則會降低教學效率。1.3學生素質存在問題。因為高校的不斷擴招,一部分學生的基礎和素質都無法達到要求。一些學生只是夢想著成為一個設計師,但是卻對藝術專業(yè)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在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后,才逐漸地了解了學科規(guī)律,但是因為理想和實際的差距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很多學生只能轉專業(yè),或者勉強地堅持下來。還有一部分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能力很強,課程的理論知識學習得很好,但是動手意愿不足,動手能力比較弱,這也不能滿足專業(yè)的要求。1.4教師能力不全面。包裝設計課程是一個跨學科的課程,包括了很多的理論知識。第一,很多教師的知識結構都過于單一,這也是十分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在由基礎教學轉型過來的教師身上,這種問題更加明顯,這些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對藝術專業(yè)的研究,而不重視其他交叉學科的學習,沒有過多地接觸其他學科的先進方法和技術,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第二,實踐經驗比較少,在實際情況中,很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師都是在學校畢業(yè)之后直接進行授課,沒有實踐的機會,缺少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在書本上或者網絡上了解一些設計實踐的內容,無法全面地掌握實踐的具體流程;最后,就是教學的模式比較傳統(tǒng)。過去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已經被淘汰,但還是有些教師不重視實踐,只是將空洞的理論傳輸給學生,課程設計十分呆板,缺少生動性、靈活性,也是現在存在的問題之一。1.5課程規(guī)劃不符合實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的包裝設計課程,主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視覺、結構、器型等方面的能力,還有就是讓學生熟悉包裝材料和印刷流程的能力。現在,大多數學校的包裝設計課程的規(guī)劃都體現在幾個方面,包括包裝設計的概論、設計原則、工藝和材料、裝潢設計等。這些課程的規(guī)劃和安排有一定的合理之處,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對包裝設計的認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就是不能夠突出課程的重點,不能完全接軌市場上的包裝設計流程。

2包裝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

2.1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在信息社會中,只有具備優(yōu)秀的設計思維和設計理念才能夠真正地提高競爭力。相比較國外的包裝設計,我國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設計理念方面存在差距。所以,高校在對藝術設計專業(yè)包裝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時,應該明確教學理念,融入“三會教學理念”,會對培養(yǎng)包裝設計人才提供更多的幫助。第一,會表達,主要體現的就是包裝設計的實際作用,也就是其實用的功能,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視覺的藝術性主要也是為了功能而服務,能夠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表達出創(chuàng)意;第二,會工藝?,F代社會工藝的快速發(fā)展為包裝設計提供了很強大的技術支撐,使得包裝結構變得更加多樣化,外包裝的視覺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人,一個精美的工藝也會為包裝增色不少,這就要求包裝設計課程必須教會學生一定的工藝知識和技術;第三,會制作,學生應該會使用電腦制作效果圖或者實物圖,更加直觀地向客戶展示包裝的成果。在制作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現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問題,保證設計是實際、可行的。通過融入“三會教學理念”,能更加高效地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2.2依據市場導向規(guī)劃課程。包裝設計的變化十分快,所以會具有一定的實效性,而且十分緊密地聯系著市場,所以,包裝設計應該從市場的角度來規(guī)劃課程的教學。市場上的包裝設計主要包括下面幾個方面:首先,是與客戶的交流環(huán)節(jié),這個部分主要是了解產品的內容、客戶的實際要求以及其他競爭產品的內容;其次,就是方案的設計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就是將產品的風格確定下來,然后更加準確地進行市場定位;再次,就是制作具體的設計方案,將各種印刷工藝融入到產品上;最后,就是對產品進行貨架展示,通過優(yōu)秀的設計讓產品脫穎而出。在市場的包裝設計流程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緊密相連的。其效果圖,主要就是將設計人員的創(chuàng)意實質化,通過模擬的三維真實圖形向客戶進行展示,這對合作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包裝設計課程中,這部分的內容并沒有體現出來,導致很多學生雖然能夠熟練地進行軟件的操作,但是在最后的設計方案效果圖上,卻不能夠體現出產品的特色,這也就反映著課程的規(guī)劃和安排存在問題。所以,在包裝設計課程的規(guī)劃上,應該盡可能地參考實際的市場規(guī)律,只有如此才能夠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設計方案。2.3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第一,應該轉換教師的立場。藝術的創(chuàng)作和設計之間有很大的關系,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差別。最主要的差異在于創(chuàng)作的出發(fā)點上。藝術創(chuàng)作主要體現的是創(chuàng)作者精神世界的追求,但是藝術設計主要還是以市場和客戶為重點,能夠將實用性和美統(tǒng)一起來。這種一個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個是以他人為中心的立場就成為了高校藝術設計教育的一個阻礙。現在,很多高校都十分熱衷于藝術設計專業(yè),也造成很多油畫、國畫等專業(yè)的老師都轉型到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學中。藝術類教師本身是有很多的優(yōu)勢,但是在轉型之后這些優(yōu)勢可能會變成制約其教學的因素,這些教師喜歡在設計圖形時追求另類,習慣根據自己的主觀喜好來對圖形的好壞進行判斷,卻忽視了藝術設計中圖形、色彩的商品性。第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在包裝設計的課程中,很多教師都只是重視理論而不重視實踐,缺乏實際運用的能力,對包裝設計的新動態(tài)、新材質、新工藝認識不充分,在課程教學中也只能傳授一些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的經驗教學,學生很難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所以,必須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第三,改變教育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實踐,融入“項目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能夠豐富教學的形式。教師應該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將實際的實踐項目引導到課堂中,通過開展實際的項目,讓學生充分地了解從設計到制作的整個流程,知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實際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2.4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是藝術設計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包裝設計課程的實質是設計和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只重視理論知識,不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導致很多學生無法認識到包裝設計的重要性和價值。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意識,讓學生通過學習產生自己的感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包裝設計中的內容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空間,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3小結

為了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的包裝藝術人才,包裝設計課程的教學必須與時俱進,不但要重視專業(yè)技能和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且要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推動我國包裝設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孟剛.藝術設計專業(yè)包裝設計課程設置新探[J].美術大觀,2009(9):166-167.

[2]朱穎,邵亮.藝術設計專業(yè)包裝設計類課程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2010(32):40-41.

[3]于曉.關于高校包裝設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大學教育,2013(14):105-106.

[4]陳高雅.論傳統(tǒng)裝飾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A]//第十四屆全國包裝工程學術會議暨2012國際包裝科技研討會論文集[C].2012:103-105.

[5]揭敏.包裝設計的可持續(xù)性理念[A]//2009年國際工業(yè)設計研討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工業(yè)設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195-197.

[6]金曉明,熊玲林.包裝設計的視覺語義分析[A]//2008年國際工業(yè)設計研討會暨第13屆全國工業(yè)設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335-337.

作者:牛玉慧 單位:中原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