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學意識分析

時間:2022-11-30 10:37:50

導語:初中科學教學意識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科學教學意識分析

摘要:科學課程是隨著新課標發(fā)展而逐漸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集合知識性、實踐性與探究性于一體,其意義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奠定基礎。在當前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教學的重點與目標所在,但在教學實踐中卻表現(xiàn)得不盡如人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是科學教學必須實現(xiàn)的目標,教師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等多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科學教學;問題意識;思維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教育的目的已經由單純的增加學生的知識量轉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而科學學科教學內容以自然科學學科為基礎,其意義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對于學生的問題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均有所要求。本文針對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進而探究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現(xiàn)狀分析

在當前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整體上是匱乏的,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塑造。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多種多樣,尤其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等的影響。筆者對此進行概括,影響科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應試教育對學習思路的禁錮。盡管我國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推進很多年,但是在教育過程中,教育的模式不改變,仍不可避免地會使改革以及教育整體受到限制。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即使面對改革也難以全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無論課堂作何設計,最終教學質量的評判標準仍然是卷面的分數(shù),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被極度弱化,取而代之的還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長期習慣于教師將知識點告知,而學生機械地接收記憶,自己探尋的部分少之又少,這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十分不利。教師的過多干涉,不僅削弱了學生的問題意識,更打擊了他們提問的積極性。2.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科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集知識性、探究性、實驗性于一體的學科,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探究與實驗。然而在當前科學教學中,受到學校的教學資源、課堂時間等的限制,明顯出現(xiàn)重理論、輕實踐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缺乏實踐探究,本身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十分有限;其次,是枯燥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逐漸失去探究的意識,這也是影響當前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探究意識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克服的。3.對科學學科本身重視的不足??茖W學科作為伴隨新課標推進而逐漸形成的新興學科,在當前教學中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在教師配置上,很多學校都會用生物、化學等自然科學學科的教師去擔任科學課教師。然而這種情況下,教師本身就缺乏備課時間以及對新教學內容的熟悉過程,在教學中很可能會出現(xiàn)偏向某一學科的情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陷入一種誤區(qū),認為科學課無非就是多了一節(jié)某某課,而逐漸失去對科學的興趣。就是在種種壓力之下,科學學科的前進變得舉步維艱,對于學生的科學意識的培養(yǎng)也會出現(xiàn)許多不足之處。而且在這種壓力之下,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時間也會被大大減少。4.學生本身的性格限制。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除了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學生本來就缺乏的問題意識,還在于學生在問題的表達、性格特征等多方面的限制。在問題表達方面,其實初中階段的學生盡管相較于小學有了很大的成長,但是還是一知半解的,而且受到學生成長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課堂中,如果依照學生的理解,并不是所有內容都能講清楚,同時,也并非所有生活常識都是理所當然,此時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就會變得謹小慎微,甚至會出現(xiàn)表達的混亂,學生會因此而慌張,逐漸不知道如何提問、不敢提問。另外,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很多學生天生會比較內向,很難主動說出自己的觀點,這些都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

二、如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首先就要讓學生對科學學科產生足夠的興趣,因為興趣而學習的積極性遠大于因為任務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尋找到科學學科與學生生活的關聯(lián)點,拉近學生與所學內容的距離,逐漸讓學生發(fā)現(xiàn)科學課中的探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探究生活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自身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嘗試以自己對科學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科學探究中,一個班集體的氛圍,是可能受到影響的,而教師就可以充當這個影響全班的積極因素。2.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學生會樂于思考與探究呢?作為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氛圍。前文已經提到了,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將生活場景引入課堂中,而這種引入又可以具體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將生活場景作為案例,穿插于課堂中;另一種情況是將生活場景設計成為一種固定的教學情境,貫穿于整節(jié)課堂,使學生沉浸其中進行探索。為了學生的課堂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也就是學習的環(huán)境,主要包括人文與學科兩個方面:在人文環(huán)境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構建自由、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自由、自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善于思考、大膽提問的氛圍;在學科環(huán)境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探究意義的探究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進行探究與思考[1]。3.豐富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地轉變教學思路,豐富課堂教學。傳統(tǒng)課堂教學始終以說教、灌輸式教學為主,對于學生自主思考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礙。在新時期,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課堂教學,全面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思路,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必然選擇。對于豐富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其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當前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設備等展開教學,也可以適當?shù)貙⒁恍┛捎觅Y源、自制教具等帶入課堂,引發(fā)學生對課堂本身的關注,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其二,增加實驗環(huán)節(jié),科學課程本身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師要積極增加科學課的實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動手之余進行自主的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追隨教材內容。其三,打開教學思路,對課堂進行精心的組織與設計等,這些都是當前教師需要關注的問題[2]。4.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黾訉W生的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進行自主的探究與學習完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這個過程是單純的教師“讀教材”所達不到的。在課外學習中,教師可以打破課堂的界限,由于科學課程的安排本身就不多,也很松散,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生進行課下的自主探究,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這樣的探究過程能夠使學生走出課堂,發(fā)現(xiàn)更多課堂中難以發(fā)現(xiàn)的問題[3]。初中科學課程承擔著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與意識的重任。在這個過程中,科學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路,努力尋求教學的突破,將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授學生以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思考意識,增強學生的提問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日后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姚曉蕾 單位: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平橋鎮(zhèn)中學

參考文獻:

[1]李立云.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15(5):81-82.

[2]葉大樂.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0,17(3):86-87.

[3]崔鴻,張海珠.新理念科學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