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輸液反應的因素分析與護理學

時間:2022-02-18 11:30:47

導語:臨床輸液反應的因素分析與護理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輸液反應的因素分析與護理學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引起輸液反應的各種因素與臨床護理學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臨床輸液反應的特點,結合相關文獻報道,找出產生輸液反應的原因。結果臨床引起輸液反應的因素主要有藥物因素、病情因素、體質因素、氣候因素、輸液操作因素等。結論要減少臨床輸液反應的發(fā)生,必須加強監(jiān)控和護理管理,改進輸液和配藥的條件。

【關鍵詞】輸液反應;細菌內毒素檢查;藥物因素;病情因素;防范措施

臨床上輸液反應較為常見。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出現輸液反應180例,筆者將反應病例進行分類整理,并依據本院反應余液細菌內毒素檢查的結果,結合相關報道,對臨床輸液反應的原因進行性分析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臨床輸液反應180例中,男性110例,女性70例,62.5%的病例是10周歲以下兒童和60周歲以上的老人。1.2輸液反應較多的科室:全院20多個臨床科室,幾乎各科均有輸液反應的報告。其中,血液凈化中心20例,急診科34例,ICU病房18例,兒科20例,呼吸科22例,腫瘤科20例,中醫(yī)科10例。這七個科室出現輸液反應共144例,占總數的80.0%(144/180)。1.3病種情況:臨床輸液反應的180例中,屬感染性疾病164例,占91.1%(164/180)。非感染性疾病16例,占8.9%(16/180)。其中肺部疾患58例,腹部疾患24例,肝膽疾患22例,上感、重感冒20例,以上四項共124例,占總數的68.9%(124/180)。出現輸液反應最多的五種病分別是:肺腫瘤30例、支氣管炎16例、上感16例、急性胰腺炎10例、肺部感染、急性胃腸炎各8例。1.4輸液反應的月份:l月8例,2月2例,3月8例,4月12例,5月26例,6月30例,7月20例,8月24例,9月30例,10月2例,11月16例,12月2例。5~10月的6個月出現輸液反應共146例,占總數的81.1%(146/180)。其余6個月出現輸液反應34例,占總數的18.9%(34/180)。

2反應余液細菌內毒素檢查

兩年來本院共作輸液反應余液細菌內毒素檢查138例,結果94例陰性(占71.0%),14例陽性,26例存在干擾。

3討論

3.1藥物因素3.1.1大輸液的質量一般不會出現整批的熱源污染,但很難避免在搬運、貯存、使用過程中的碰撞而產生細小裂紋,或者因瓶封口不嚴而漏氣,造成微生物污染。本組14例細菌內毒素檢查陽性余液中,經詳細檢視,發(fā)現4例瓶口有裂紋,2例松蓋。這6例均為漏氣后微生物污染所致。所以,臨床使用大輸液加藥前,護士首先要認真檢查輸液有無松蓋、異物或裂紋。3.1.2藥物配伍因素:臨床輸液過程中,藥物配伍量大,品種多。藥物與合格的大輸液配伍后,有可能發(fā)生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還可能引起熱源迭加、微粒迭加[1-2],使輸液的質量發(fā)生很大的變化而引起輸液反應。本組14例細菌內毒素檢查陽性余液中的8例,是加藥后熱源迭加的結果。本院細菌內毒素檢查的結果還表明:至少有71.0%的輸液反應的余液細菌內毒素檢查合格。所以,筆者認為,熱源迭加不是輸液反應的主要因素。180例輸液反應中,加有中藥注射劑的62例,加抗生素粉針劑的50例,二者(共112例)占反應總例數的62.2%(112/180),以文獻[3]報道的62%相近。中藥注射劑及粉針劑與輸液配伍后,由于各廠家制備工藝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雜質去除有較大差異,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質、淀粉、蛋白質等以膠態(tài)形式存在于藥液中,藥物與輸液配伍后發(fā)生氧化、聚合或由于pH值的改變而使生物堿、皂苷等析出大量不溶性微粒[4-5]。它們與輸液配伍后由于不溶性微粒增多而致輸液反應的概率最大。所以,藥物配伍后微粒迭加是引起輸液反應的主要因素。3.2病情因素:從本院的統計數據可看出,臨床輸液反應與病情有密切的關系。臨床輸液反應病例中絕大部分(91.1%)是感染性患者。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在人體內增殖過程中,同樣會產生內毒素。肺腫瘤、支氣管肺炎、上感(包括重感冒合并咽喉炎、扁桃體炎)、急性肝炎、肺部感染、急性胃腸炎等癥的患者,病情較急,其體內致病微生物增殖快,血中內源性內毒素的量也必定大。正常人能耐受的液體熱源量,到了這類患者身上,由于液體與患者血中內源性熱源的迭加可能使內毒素量超標,從而更容易引發(fā)輸液反應。3.3體質因素:10周歲以下兒童和60周歲以上的老人,是人群中體質較差、免疫力較低的群體,這類患者出現輸液反應的概率也相當高。所以,臨床輸液反應與個人體質有關。3.4氣候因素容易出現輸液反應的月份是5~10月,這6個月出現輸液反應的概率(81.1%)比另外6個月(18.9%)大得多。這是因為5、6、7月由冷變暖,正是梅雨時節(jié)、春夏之交,空氣潮濕;8、9月份是炎夏酷暑,氣溫高,微生物繁殖快;10月由暖轉冷,晝夜溫差大。這些月份的氣候特點是天氣多變,冷暖交替。人體難于適應,人的耐受能力也下降。而另外6個月的天氣較為穩(wěn)定,變化不大。3.5操作因素:目前采用封閉式輸液,出多少藥液就要進多少空氣。若由于進氣針過濾裝置不良或使用短針頭,經過藥液的洗滌,可將空氣中的細菌和塵粒隨之帶進藥液而造成污染。操作前若不注意消毒手;配藥時無菌操作觀念不強;加藥的注射器連續(xù)使用造成二次污染;配藥室、輸液室空氣潔凈度不合要求;碘配、酒精的濃度過低;消毒劑不合格等都可能使輸液造成污染而引發(fā)輸液反應。另外,我國藥典2000版規(guī)定靜脈給藥的內毒素閾值為5Eu/(kg•h),即每千克人體在每小時對內毒素能耐受的量為5Eu。細菌內毒素檢查合格的產品,如果靜脈滴注速度過快,單位時間內進人體內的內毒素量有可能超過閾值,對體質弱或敏感患者也可能引發(fā)輸液反應。3.6科室因素:急診科患者一般病情急、受氣候因素影響大;兒科患者身體素質差、免疫力低下;中醫(yī)科使用中藥注射劑品種多、數量大;呼吸科收治大量支氣管炎、肺部感染患者。結合以上各點,這七個科室容易出現輸液反應,是有科學依據的。3.7防范措施3.7.1加強對大輸液生產、醫(yī)療、護理、器械等各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控和質量管理,確保各部門的工作質量[6-9]。3.7.2建議為容易出現輸液反應科室的輸液室安裝10萬級空氣凈化和空調設備,使之保持恒溫恒壓,給患者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輸液環(huán)境;配置超凈工作臺作配藥用,護理人員嚴格按無菌操作配藥,減小氣候變化、不潔空氣和操作因素對輸液的不良影響[10-14]。3.7.3兒童、老人、感染性疾病患者輸液時,要盡量減慢輸入速度。3.7.4使用帶5μm終端過濾器的合格的一次性輸液器,保證過濾效果,減少不溶性微粒對患者的影響。

作者:姚曉麗 單位: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科

參考文獻

[1]龍丹鳳,房丹秀,康曉曉.臨床輸液反應的因素與護理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666-668.

[2]陳秀強.臨床輸液反應的因素[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4,34(12):737-738.

[3]簡潔.臨床輸液反應的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4,34(9):574-575.

[4]吳民,朱春梅,宋乙平.中藥注射液對輸液微粒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3,33(5):277-278.

[5]楊丹.靜脈滴注用抗生素粉針劑中不溶性微??疾靃J].中國藥學雜志,2014,49(10):670-672.

[6]陽洋,江寧,蘇曉.臨床輸液反應的因素與護理[J].中華臨床護理雜志,2014,25(12):886-888.

[7]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01-209.

[8]姚蘊伍.護理管理與臨床技術規(guī)范[S].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303-308.

[9]宋曉波.大角度靜脈穿刺的臨床實驗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6):407-408.

[10]曾義真.門診靜脈輸液病人健康知識需求的調查分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1(17);257-258.

[11]夏愛琴,董玉萍,呂桂萍,等.門診輸液患者問題與需求的調查分析[J].上海護理,2014,11(2):44-45.

[12]陽三苑,龍馬仕,柳冰蕾.臨床輸液反應的原因調查分析與護理研究[J].實用護理雜志,2014,30(3):38-39.

[13]韓幸求.輸液過程茂菲氏滴管下長段空氣的排出方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29(3):64-65.

[14]袁小蓮.茂菲氏滴管內液體空后處理方法探討[J].護理研究,2014,28(6):357-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