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的理解范文
時間:2023-10-18 17:39: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哲學的理解,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唯物主義 自然存在 社會存在
【作者簡介】張曉晨 女 1982年生 蘇州大學政治與管理學院06級哲學碩士 研究方向:哲學原理
舊唯物主義僅把意識的物質基礎理解為自然存在,而新唯物主義則把它理解為社會存在。正確認識社會存在范疇,有利于我們正確理解哲學的唯物史觀。
一、社會存在范疇
舊唯物主義把存在,即物質理解為一種自然存在,這種自然存在包括人本身的存在和人之外的一切存在物,存在、物質的唯一形式就是自然。意識是自然物質長期發(fā)展到人所具有的一種屬性,其對象就是自然物本身。所以,舊唯物主義認為自然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或從自然存在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東西。這其實是一種自然唯物主義,與這種自然唯物主義相結合的辯證法最多只能說明自然界物質的運動,變化,發(fā)展以及觀念的運動,變化,發(fā)展。當它企圖說明社會歷史這一領域時,它只是把社會還原為自然,把意識看作是自然物的一個屬性和對自然物的反映。在它那里,意識和存在的關系是意識和自然的關系,因此仍然是自然唯物主義,而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當就唯物主義者試圖把社會歷史看作不同與自然的東西時,他們只能從意識出發(fā)來說明歷史。這樣就會陷入歷史唯心主義。就像恩格斯和馬克思所說的:“當費爾巴哈是一個唯物主義者的時候,歷史在他的視野之外,當他去探討歷史的時候,他決不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薄?
馬克思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就是從改變舊唯物主義存在方式的理解上開始的,馬克思提出了實踐的理解方式,即把實踐作為意識的現(xiàn)實對象,現(xiàn)實物質基礎。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指出,人們“周圍的感性世界(在馬克思看來,它們才是意識的現(xiàn)實物質)決不是某種開天辟地以來就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yè)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2應當“把感性世界理解為構成這一世界的個人的,共同的活生生的活動”?!?在這里,馬克思區(qū)分出兩種存在:一是不作為人的感性活動的單純的自然存在,二是作為人的感性活動,作為實踐的存在,這就是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范疇的重新定義,意味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誕生。馬克思從人們的感性活動,從實踐,從社會存在出發(fā)去解釋觀念的東西。馬克思在表述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時說:“這種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xiàn)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東西。”『4“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薄?“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薄?這三種說法都表示同一種新唯物主義原則,即從人們的物質生活出發(fā)來說明人們的精神生活,歷史的動力應到人們的物質生活即實踐中去尋找。
馬克思從對舊唯物主義對存在的直觀理解的批判中定義了社會存在范疇,從而使直觀唯物主義發(fā)展成為實踐唯物主義,從自然唯物主義發(fā)展成為歷史唯物主義。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馬克思的社會存在范疇,就要正確理解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二、社會存在和自然存在的區(qū)別
社會存在是人的感性物質活動,即人的實踐活動這樣一種存在。社會存在與自然存在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在社會存在中存在主客體關系,社會存在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物質活動。
主客體關系是這樣一種關系,一方作用于另一方,使對方在對自己有用的形式上發(fā)生變化,標志人的活動的對象性關系的一對范疇。在改造的關系中,獲得好處的一方就是改造的主體。在自然界,雖然也存在著這種普遍的相互作用,但這種相互作用不是主客體關系,一方運動引起另一方運動的這種相互作用并不存在對哪一方有好處。人不是簡單的利用自然物而生存,他通過改造自然物來創(chuàng)造自己生存的條件,人改造對象,是為了實現(xiàn)某種目的,獲得好處。這才是主客體關系。
2,社會存在具有雙重的關系、屬性和規(guī)律。既有自然關系,又有社會關系,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既有自然規(guī)律,又有社會規(guī)律,而且社會關系、社會屬性、社會規(guī)律成為社會存在的本質關系、本質屬性和本質規(guī)律。
3,社會存在是意識的現(xiàn)實物質基礎,社會存在的發(fā)展又受意識的指導,這種相互作用在自然界運動中是不存在的。
理解社會存在的特殊性對于我們理解唯物史觀有著重大的意義:唯物史觀是從物質的特殊形態(tài),從人自身的感性物質活動,即從實踐出發(fā)來解釋社會歷史。只有從社會存在出發(fā)來理解歷史才是歷史唯物主義。
三、社會存在與自然存在的聯(lián)系
社會存在與自然存在的聯(lián)系在于兩者都是物質的存在方式,都是不依賴于意識存在的客觀實在。
有的學者認為社會意識也是一種社會存在,或者說,社會存在包括社會意識,可以有兩種論證邏輯:一種邏輯是社會存在就是實踐,而實踐是包括意識在內的,所以社會存在也包括意識,意識是一種社會存在。另一種邏輯是存在有本體論意義和現(xiàn)象論意義,在本體論意義上,“存在”和“物質”同義,“社會存在”和“社會物質”同義,二者不包括意識在內。在現(xiàn)象論意義上,“存在”包括意識和物質,“社會存在”包括社會意識和社會物質。
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存在的確有兩種意義:一是指“有”,與無相對。二是指根本之有的東西,這種存在,在唯心主義理解者那是指精神,在唯物主義理解這那就是指物質。在第一種意義上,“存在”不是一個哲學概念,它根本沒有表達任何哲學觀點。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用物質和意識的關系來表述他的唯物史觀,說唯物史觀“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東西”。馬克思在實踐前加物質這一詞,是為了強調實踐的客觀物質性,并不是說除了物質實踐還有精神實踐。
在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方法中:把社會歷史也就是人的活動抽象,區(qū)分為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馬克思曾分別用“實踐”,“社會存在”等詞來指稱人們生活的物質方面,而用“意識”,“觀念”等詞來指稱人們生活的精神方面。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分離與對立,實踐與意識的分離與對立,是哲學抽象思維的結果,不是說在社會生活中二者是分離與獨立的,而且即使在思維中也不能只有對立沒有聯(lián)系。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唯物史觀的“社會存在”范疇,指的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形態(tài),是物質的社會形態(tài),是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實踐。在理解“社會存在”范疇時,既要了解它與自然存在相區(qū)別的特殊性,又要了解它與自然存在相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第50頁
篇2
關鍵詞:美聲唱法 民族唱法 初學者 聲樂教學 融合
歌唱作為一門藝術。對初學者來說是艱辛的。由于心理因素、生理因數(shù)不同,影響著歌唱者的聲樂藝術之路,初學者還須理解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之間的關系。以科學的練聲方法經過一定時間的專門訓練。才能形成一種自覺掌握歌唱規(guī)律的能力。是歌唱者能自如地運用聲音技巧來表達歌曲思想情感的各種需要。
美聲與民族唱法
聲樂作為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特殊的一種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代替的。學習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們之間的異同,是每一個聲樂初學者所必須掌握的。民族唱法在發(fā)展的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歌唱家,它們在演唱上融合了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優(yōu)點更有力地證明了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相結合的必要性與正確性。作為初學者不必過多的去強調何為“美聲唱法”?何為“民族唱法”?唱出好聽的聲音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1.美聲唱法。“美聲唱法”是歌劇的產物,是文藝復興的產物。美聲唱法到了十七、十八世紀不論聲樂教學與演唱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新興的、富有生命力的歌劇產生后。在意大利出現(xiàn)了四大歌劇樂派。它們是弗洛倫薩歌劇樂派、羅馬歌劇樂派、威尼斯歌劇樂派和那坡里歌劇樂派。它們反映了不同階級、階層人群的不同要求。推動了歌劇發(fā)展歷史中的不同風格的發(fā)展。美聲唱法是以意大利語為語言基礎形成的歌唱藝術。它包括了歌唱的科學方法和聲樂美學觀點、聲樂技術理論及統(tǒng)一的聲樂教學原則。美聲唱法采用科學地發(fā)聲練習。它的特點就是音色優(yōu)美,發(fā)聲自如。演唱者通過對發(fā)音位置的準確掌握、氣息運用自如來追求發(fā)音的本質美,并追求聲音的力度和發(fā)聲的通暢。歌唱者的演唱必須滿足幾個條件才能稱為美聲唱法。演唱者完全領悟美聲唱法的風格,演唱者的發(fā)音自然優(yōu)美,演唱過程中的聲音均勻,對華麗的音樂作品演繹的極為自如。
2.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是指包括戲曲、曲藝、民歌和具有這三類風格的創(chuàng)作歌曲的演唱方法。是我國人民根據(jù)自身的審美習慣。根據(jù)漢語言的發(fā)音吐字。在戲曲唱腔、民歌自然唱法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美聲唱法的優(yōu)點,凡演唱民歌或民族風格特色較強的歌曲作品時所采用的聲樂技巧,統(tǒng)稱為民族唱法。民族唱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有人類活動的那一刻。有了人類的生產勞動。就有了原始的“民族唱法”。從原始的、無意識的“民族唱法”發(fā)展到今天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民族唱法”,可以說它是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不斷進化、演變而來的。無論從表演形式、發(fā)聲技巧、藝術風格及科學理論上。都由最初處于混沌狀態(tài)的勞動口號。逐漸演化成為今天這種風格多樣、形式各異、技巧豐富、理論充實的“民族唱法”。我國最早的民歌基本上是運用純真聲,民間稱真嗓子演唱。這種演唱方式真實自然,使人感到親切。這種聲型主要用于中國傳統(tǒng)戲曲、說唱,民歌中占有相當數(shù)量。說唱北方個別地方的民歌。如青海的“花兒”,在高音區(qū)則運用了假嗓,民間稱小嗓演唱,而且很具特色。這種原始的演唱方法聲音與語言結合緊密。具有很強的地方風格。普遍帶有說唱性,其聲音音質明亮。聲音位置靠前。這種聲音由于呼吸較淺,共鳴較少,因而顯得不夠柔美圓潤。聲母發(fā)音的五個部位唇、齒、喉、舌、牙被簡稱為“五音”。要求在歌唱時,對每一個字都準確地做到咬字、歸韻、收音。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字正腔圓。主張“以字帶聲”注重聲音的民族特性。在中國傳統(tǒng)民間唱法中對吐字的主要觀點,就是準確把握民族的韻味。傳統(tǒng)的聲樂藝術產生于廣大的人民群眾中。在演唱技術上借鑒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唱工。地方民歌各具特色的不同聲腔使其在風格上借鑒了獨特的韻味美。這種美服合我們民族審美習慣的質樸感和親切感。相對來說,民族唱法由于咬字和潤腔等技法的運用。在共鳴效果上與美聲唱法的寬、宏、粗、大有所不同。在共鳴腔管的使用上比美聲唱法要細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不要求開得太寬,喉結相對穩(wěn)定。不論“美聲唱法”。還是“民族唱法”,演唱時首先是要觀眾聽清歌詞的內容。
結論
聲樂演唱需要演唱者對音樂作品進行準確的理解和體會。使演唱者自身能夠通過其歌聲。對音樂作品進行完美的展現(xiàn)。聲樂是人聲的藝術,是最能貼近人類自然的表達形式。在聲樂學習和演唱中,人們往往比較注重歌唱技巧。而忽略了演唱中的表演。藝術歌曲具有歌詞的文學性、旋律的婉轉性、情感的真摯性以及音樂形象的獨特生動性等風格特點。應該在了解藝術歌曲風格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演唱處理方案,除了要選擇合適的作品外,還要深入分析作品。同時,還要盡力融入作品,展開想象、進入角色、把握好度:對作品還要反復錘煉,精益求精、爛熟于心。并要內化為內在的藝術素質。這樣才能使藝術歌曲的演唱富有表現(xiàn)力,聲樂演唱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綜合了演唱者的腦力、體力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表演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將隨著人的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不斷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并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劉大巍,夏美君.聲樂藝術論[M].北京: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2]張幼文.聲樂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華月出版社,2003.
[3]H.K.那查連科,歌唱藝術[M].濟南:山東省出版社1999.
[4]張偉.20世紀中國聲樂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05.
[5]俞子正.聲樂教學論[M].北京: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劉朗.聲樂教育手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7]王新力.初學聲樂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黃河之聲,2010,(03).
[8]翁季福.提高初學者對歌唱聲音的鑒賞及發(fā)聲技巧的認識[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01).
篇3
[關鍵詞] 生脈注射液;充血性心力衰竭;內皮素;腦鈉肽
[中圖分類號] R541.6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3(c)-065-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時臨床上常見的急重癥,其發(fā)病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和交感神經系統(tǒng)過度激活有關[1]。本文通過在常規(guī)治療心力衰竭藥物的基礎上,聯(lián)合生脈注射液,觀察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內皮素、腦鈉肽、前列環(huán)素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2008年5月~2010年3月,符合Framingham診斷標準,隨機分為兩組。常規(guī)治療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2~75歲,平均(56.5±10.1)歲,其中冠心病13例,高心病3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風心病2例。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標準),心功能Ⅱ級6例,心功能Ⅲ級11例,心功能Ⅳ級3例。生脈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28~78歲,平均(59.6±12.2)歲,其中,冠心病10例,高心病4例,擴張型心肌病3例,風心病3例。根據(jù)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標準),心功能Ⅱ級7例,心功能Ⅲ級10例,心功能Ⅳ級3例。兩組間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入院后給以常規(guī)強心、利尿、擴血管以及消除誘因等對癥治療。生脈組在此基礎上給以加用生脈注射液50 ml(江蘇蘇中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加入5%葡萄糖250 ml內靜脈滴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觀察患者癥狀、體征。同時于用藥前及用藥后分別靜脈采血測定血漿腦鈉肽(BNP)、前列環(huán)素(PGI2)、內皮素(ET)水平。
1.3 療效判定
顯效:心功能恢復到Ⅰ級;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以上,達到Ⅱ~Ⅲ級;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以x±s表示,采用t檢驗;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兩組治療結果比較見表1。
3 討論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以由于心臟結構和功能異常而發(fā)生的綜合征,其中神經內分泌激活在心力衰竭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心力衰竭時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內皮素、腦鈉肽處于激活狀態(tài)。PGI2是血管內皮分泌的最主要舒張因子、ET是內皮分泌的最主要收縮因子。而BNP主要在心室合成,左室收縮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與其分泌量呈正相關[2]。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時,患者血漿BNP濃度迅速升高[3],是目前心力衰竭唯一的實驗室檢測指標。本研究以常規(guī)治療為基礎,加用生脈注射液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結果顯示生脈組在改善心功能,糾正異常的ET、BNP,改善PGI2 等方面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組。生脈注射液主要是以紅參、麥冬、五味子構成,具有益氣養(yǎng)陰、復脈固脫、回陽救逆之功效??梢栽黾庸跔顒用}血流量,提高心輸出量,改善心肌缺血,同時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低ET活性,增加PGI2濃度,同時具有清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環(huán),抑制神經內分泌和細胞因子的激活[4],拮抗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活性,降低血漿BNP濃度[5],故生脈在輔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Sharma AK,Dhingr S,Khaper N,et al.Activation of apoptotic processes during transition from hypertrophy to heart failure in guinea pigs[J].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2007293:1384-1390.
[2]胡大一,楊振華.B型鈉尿肽的臨床應用和最新進展[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13.
[3]趙雪艷,楊躍進.B型利尿肽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8):590-593.
[4]陸江,陳秀慶,徐青怡.生脈注射液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8,6(10):1142-1143.
[5]張翰心.生脈注射液藥效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7,16(3):342-344.
[6]劉俊杰,黃雪英.生脈注射液聯(lián)合門冬氨酸鉀鎂輔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12):
篇4
【中圖分類號】R33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8-0120-02
1 資料與方法
便秘是腦出血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通過臨床護理干預解決便秘后,用無創(chuàng)腦水腫治療儀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患者腦水腫峰值顯著下降,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腦出血30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10例,年齡45-79歲,均經CT證實,并依據(jù)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準診斷[1]。
1.2 測量儀器:BOEN-BE無創(chuàng)腦水腫動態(tài)監(jiān)護儀
1.3 方法::兩組病人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干預組患者于入院當天開始行心理護理及口服通腑合劑。
1.3.1 心理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便秘的危害及疾病關系,輕者出現(xiàn)煩躁不安,血壓上升,虛脫;重者出現(xiàn)再出血,說明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并告之發(fā)生便秘原因為臥床休息,活動量減少,腸里蠕動減慢,病人著急上火,加之水腫期脫水劑大量應用大便干硬,使他們對排便情況足夠重視和認識,取得配合。
1.3.2 藥物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給予口服通腑合劑,口服每日3次,一次30ml,昏迷患者置胃管注入,連用3天。
1.4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本組所得數(shù)據(jù)經t檢驗比較差異.
P1>0.05 顯示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峰值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2
1.5結果: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治療上對腦水腫均有明顯影響,但干預組在治療腦水腫方面較對照組更能有效降低腦水腫。
2 討論
腦水腫是腦出血患者常見而嚴重的病理生理現(xiàn)象之一,腦出血的預后除與血腫本身大小有關外,也與血腫周圍遲發(fā)性腦水腫引起的神經細胞死亡關系密切,因此腦出血后腦水腫的監(jiān)測是防治腦出血后遲發(fā)性神經元損害的重要措施。王靜宇[2]認識到通過腸胃功能恢復能量來源得以保證,植物神經紊亂得以調整,應激能力加強,這對改善腦組織細胞缺血缺氧狀態(tài)有幫助。李力強[3]報道通下約對內外出血均有明顯止血作用,可使凝血縮短,大黃對神志蘇醒有促進作用,加速神經恢復,減輕腦水腫。便秘是指個體排便習慣改變,表現(xiàn)為排便減少或排出干硬糞質,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會引起腦出血病人腦水腫情況加重。為了有效解決此常見并發(fā)癥,我院神經內科采用護理干預通腑法,通過軟化糞便,腸壁,刺激腸蠕動排便。本文觀察結果顯示:通過無創(chuàng)腦水腫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使用通腑法患者腦水腫情況較未干預組峰值明顯下降,也無再出血發(fā)生。同時做好心理護理也是最重要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2006,29(6):381
[2] 王靜宇,通腑化瘀法治療中風急性期實證50例臨床觀察(T),1994,8,27:13,江西中醫(yī)藥1995,26
[3] 李力強,單味生大黃治療急性期腦出血的近期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09,38
篇5
【關鍵詞】 參芪扶正注射液;心力衰竭;血流動力學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6-0669-02 中圖分類號:R 541.6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07
Influence of Shenqifuzheng Injection o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ANG Daming,ZHU Bin,DING Liangcai,LIN Ning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Jiangsu Changzhou 213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henqifuzheng Injection on hemodynamic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0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30 patient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treatment.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Shenqifuzheng injection.The hemodynamics indexes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ed for 10 days.
Results the CO,CI,SV,SI,ACI,LCWI,LVET,EF and VI of contra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reatment group(P<0.05 or <0.01);the PEP and ST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reatment group(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rt difference of HR,SBP,DBP,MAP,SVR,SVRI and TFC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Shenqifuzheng injection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Key words】Shenqifuzheng injection;heart failure;;hemodynamics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治療上近年來除了傳統(tǒng)的強心、利尿、擴血管治療等外,還有以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為基石的新的治療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欠佳,我們于2008年7月~2010年6月對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強心、利尿、抗感染、吸氧、ACEI及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基礎上,佐以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取得滿意療效?,F(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我院急診科收治的6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符合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NYHA)[1]心功能不全分級(Ⅱ~Ⅳ級),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42歲,平均(56.1±10.2)歲。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2.血流動力學(ICG)監(jiān)測
按照美國ANALOGIC公司無創(chuàng)血流動力學監(jiān)護系統(tǒng)LIFEGARDTMICG(AN4700)系統(tǒng)操作說明,放置患者身上 4對專門設計的雙重生物阻抗傳感器,兩對放在頸部兩側,兩對放在胸部兩側。監(jiān)測指標:①常規(guī)參數(shù)為心率(HR)、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壓(MAP) 。②泵功能:心排量(CO)、心臟指數(shù)(CI)、心臟搏出量(SV)、心搏指數(shù)(SI)。③后負荷:系統(tǒng)血管阻力(SVR)、系統(tǒng)血管阻力指數(shù)(SVRI)。④心肌收縮力:加速指數(shù)(ACI)、左心室工作指數(shù)(LCWI)、射血前期(PEP)、左心室射血時間 (LVET)、射血分數(shù)(EF)、速度指數(shù)(VI)、收縮時間比(STR)。⑤胸液水平:胸液傳導性(TFC)。
3.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強心、利尿、抗感染吸氧、ACEI及 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2],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參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靜脈滴注,1次/d,10 d為1個療程。 10d后對比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3]。
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采用SAS 8.1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兩組HR、SBP、DBP、MAP、SVR、SVRI和TFC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CO、CI、SV、SI、ACI、LCWI、LVET、EF和VI值比較,對照組較治療組均顯著下降,PEP和STR值比較,對照組較治療組均顯著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
討論
臨床治療過程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等疾病的最終轉歸?;颊叩男募∈湛s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器官、組織灌注不足,出現(xiàn)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瘀血的表現(xiàn),如胸悶、心悸、氣促、呼吸困難、頸靜脈怒張、肺部濕音、面部水腫等癥。心力衰竭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怔忡、心痹、心水、喘癥、水腫的范疇。中醫(yī)學認為,疾病發(fā)展到此期患者早已正氣虧虛,治當益氣扶正[4]。
本研究結果顯示,CO、CI、SV、SI、ACI、LCWI、PEP、LVET、EF、VI和STR等值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治療組較對照組減低(P<0.05或0.01)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與左心功能呈正相關指標的CO、CI、SV、SI、ACI、LCWI、LVET、EF和VI值對照組較治療組均顯著下降,而與左心功能呈負相關指標的PEP和STR值,對照組較治療組均顯著增高,且結果符合臨床改變特征。研究結果HR、SBP、DBP、MAP、SVR、SVRI和TFC兩組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R、SBP、DBP和MAP影響因素較多,SVR、SVRl反映左心室后負荷大小,TFC本身僅表示胸腔內液體或肺水增多,不能肯定是胸水或肺水,故這些數(shù)據(jù)兩組無差異。結果說明參芪扶正注射液可明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是有效的。
參芪扶正注射液由黨參、黃芪組成。黨參能改善冠狀動脈供血,增加心輸出量,減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黃芪的主要成分為黃芪多糖、黃酮類化合物、黃芪皂苷等。黃芪皂苷是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成分,通過加強心肌細胞能量代謝而改善心功能,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輸出量增加,對中毒或疲勞衰竭的心臟作用更為明顯。黨參黃芪均為非洋地黃類強心藥,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聯(lián)合應用起到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兩者具有消除心衰誘因、改善癥狀、減輕水腫、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功效,與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相結合,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傊瑓④畏稣⑸湟貉a心氣、益心陽,增強心臟功能,調節(jié)機體免疫的功能,無論從中醫(yī)角度或西醫(yī)角度分析,都適合心力衰竭的治療[5]。
本組初步觀察提示,參芪扶正注射液能增強心功能,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但觀察的例數(shù)較少,觀察時間不長,尚待進一步研究加大觀察樣本,加以臨床驗證。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謝 毅,等.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52-153,179.
[2]李永新,李 軍. 參麥注射液治療心力衰竭48例療效觀察[J].右江醫(yī)學,2007,35(4):409.
[3]朱 濱,江 勇,徐 驊,等.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水腫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J].江蘇醫(yī)藥,2010,36(11):1268-1270.
[4]于榮秀,張紅璇,魏文婷,等.參芪扶正液佐治心力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廣東醫(yī)學,2009,30(5):797-798.
[5]王 瑩,賈連旺,杜永遠.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變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2):180-182.
(收稿日期:2010-10-18 修回日期:2010-11-18)
篇6
【關鍵詞】穩(wěn)心顆粒; QT間期離散度;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單位:473009南陽市中心醫(yī)院(鄭喜勝董照剛劉志遠);第二炮兵洛陽黔川路干休所(秦根生)QT離散度(QTdispersion,QTd)能反映心室復極時間的區(qū)域性差異,與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肌肥厚等關系密切。QTd越長,臨床出現(xiàn)嚴重后果的危險性越大,特別是心律失常事件。為此我們觀察了87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穩(wěn)心顆粒對QT間期離散度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用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本院住院的87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齡62~78(68.3±4.9)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其中病因為缺血性心臟病31例,高血壓心臟病19例,心肌病16例,風濕性心臟病11例。排除病例包括3個月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電解質紊亂、心動過緩、傳導阻滯、心房纖顫和阻塞性肺病者、收縮壓
1.2分組患者入院后均經利尿劑、擴血管、強心常規(guī)抗心衰治療病情達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后,隨機分為常規(guī)治療組44例, 穩(wěn)心顆粒組43例。
1.3方法治療組給予穩(wěn)心顆粒(由山東步長制藥有限公司提供)1袋/次,每袋9 g,3次/d,溫開水送服。對照組給予硝酸酯類藥物,兩組均以療程4周。治療前后測量兩組患者體表心電圖QTd的變化。
1.4QTd測定兩組測定入院時心電圖和治療4周后心電圖,以上心電圖均用日本光電同步12導聯(lián)心電圖記錄心電圖,連續(xù)測量3個QT間期,心電圖走紙速度50mm/s,每個導聯(lián)連續(xù)測3個QT間期,取其平均值,用最大的QT間期減最小的QT間期為QTd。T波終點的判定有以下幾個方法:①T波加到等電位線或TP段的交點。②T波下降支切線與等電位線的交點。③有U波存在時,取T波與U波交界的最低點[2]。
1.5不良反應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復查肝腎功能、血尿常規(guī)均無異常結果,治療組有1例服藥3 d后出現(xiàn)顏面潮紅、胃腸反應、口干現(xiàn)象,未予任何處理,自行緩解,其他病例無藥源性不適癥狀,最終計算87例。
1.6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0.0統(tǒng)計軟件包,數(shù)據(jù)用x±s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采用t檢驗,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結果
3討論
QTd反映心室肌除極與復極總時間的離散度,與心室肌復極化的不均勻性有關。正常心肌由于生理性復極不均一性很微小,因而QTd在較小范圍內變化多在50 ms之內QTd增大反映心室肌復極化的不均勻性明顯增加[1].在臨床上對不同疾患者群進行檢測對比,確實提示有惡性心率失常和猝死傾向的高位人群[2],QTD明顯大于正常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起QTd增加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有很多,諸如自主神經張力,電解質紊亂,心肌缺血,心肌局部電活動紊亂。各種影響QTd的因素與心功能不全的程度無線性關系。這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產生室性心律失常重要機制。研究表明穩(wěn)心顆粒沖劑由黨參、黃精、三七、琥珀、甘松組成,其中黨參、黃精性甘平,益氣養(yǎng)陰、健脾化源;三七、甘松性溫理氣化瘀、開郁醒脾;琥珀性甘平,寧心護脈、活血利水;研究表明穩(wěn)心顆粒具有益氣養(yǎng)陰、寧心復脈、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功效,對早搏、房顫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療效。其作用機制可能是由于穩(wěn)心顆粒具有增加心肌細胞膜鉀外流同時對過度的鈉內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經大量的臨床應用,穩(wěn)心顆粒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無誘發(fā)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證據(jù),口服安全有效,為中醫(yī)藥治療心律失常開辟了一新的途徑。穩(wěn)心顆粒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它具有膜的抑制,延長動作電位時間作用,能打斷折返機制,從而達到治療心律失常的目的。穩(wěn)心顆粒能增加冠脈血流量,心輸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強心肌順應性,降低血液黏度,減慢心率,擴張動靜脈,降低心臟后負荷的藥物,能改善冠心患者的心舒功能。本研究臨床觀察結果顯示,使用穩(wěn)心顆粒治療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組QTd較對照組顯著縮短(P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健脾活血湯;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7 R289.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349(2011)06-0767-0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指心排出量絕對或相對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組織代謝需要,并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的病理狀態(tài),是多種心臟疾病的嚴重階段,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預后差的特點。筆者采用健脾活血湯結合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觀察病例共9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齡55歲~72歲,平均64.3歲;病程2年~15年,平均4.8年;其中冠心病40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4例,肺源心臟病2例;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25例,Ⅳ級11例。對照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56歲~71歲,平均65.1歲;病程1年~13年,平均3.9年;其中冠心病39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6例,肺源心臟病1例;心功能Ⅱ級10例,Ⅲ級26例,Ⅳ級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sup】[1]【/sup】中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up】[2]【/sup】確定為氣虛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主癥:心悸,氣短,活動后加重。次癥:胸痛,面色晦暗或淡白,口唇青紫,胸脅滿悶,咳嗽,咳痰,脅下痞塊,身倦乏力,雙下肢浮腫,舌淡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沉澀或沉細無力。心功能分級按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分為4級【sup】[3]【/sup】。排除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肺水腫、原發(fā)性腎臟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者及妊娠或哺乳婦女。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治療,包括吸氧、限鹽、利尿劑、血管擴張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等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健脾活血湯治療,健脾活血湯組方:黨參30 g,白術10 g ,丹參20 g,桃仁10 g,紅花6 g,茯苓15 g,澤瀉12 g,陳皮9 g,白芍15 g,生姜9 g,大棗10 g。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15劑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變化,用超聲顯像儀檢測兩組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等。
1.5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NYHA心功能分級標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顯效:心力衰竭完全控制或心功能改善≥2級,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臨床癥狀有改善;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
2 結 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數(shù)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數(shù)比較(x±s)
2.3 不良反應 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良反應。
3 討 論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屬中醫(yī)學“心悸”“怔忡”“水腫”“喘證”“胸痹”等范疇。臨床上表現(xiàn)為胸悶心悸,動則氣短,甚則喘息不能平臥,顏面及四肢浮腫,顏面紫紺,脘痞腹脹,形寒肢冷,大便溏瀉,小便短少,舌質淡暗,苔白脈沉細無力或結代等癥。其病因病機錯綜復雜,病位主要在心,與肺、脾、腎有關,尤與脾氣虛弱有密切聯(lián)系。脾主運化,為生痰之源,脾氣虛弱,運化失常,無力鼓動血脈,血行滯澀則出現(xiàn)血脈瘀滯之象,表現(xiàn)為短氣、胸悶、面色晦暗或見青紫、舌有瘀斑;脾氣虛,升降出入不利,津液輸布失常,出現(xiàn)氣不行水、氣不化水的病理狀態(tài),從而水聚成痰、成飲,甚則水泛為腫,出現(xiàn)咳嗽、咳痰、水腫等癥??傊馓撊跏瞧洳±砘A,血脈瘀滯為其中心病環(huán)節(jié)。瘀血、痰濁、水飲乃其標實之候,由于瘀血、痰濁、水飲等實邪常在脾氣虧虛的基礎上產生,可見標實乃因本虛所致,故本病為本虛標實,治療當標本同治。健脾活血湯正是根據(jù)這一治則而組成的方劑。方中黨參、白術補氣健脾養(yǎng)心;丹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以通利脈道;茯苓、澤瀉健脾利濕,配合陳皮理氣化痰以減血行之阻;白芍、生姜、大棗溫化水飲,健脾安神?,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黨參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輸出量,抑制心肌細胞內磷酸二酯酶活性,有類“強心苷”作用【sup】[4]【/sup】;活血化瘀藥物多有擴張血管,減輕心肌前后負荷、降脂、降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利水藥則直接利尿減輕心臟前負荷。本研究表明,應用健脾活血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功能明顯改善,超聲心動圖檢查LVEF、SV、CO明顯增加。上述變化提示健脾活血湯可以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確切,并且中醫(yī)藥辨證治療慢性心力衰竭與西藥常規(guī)療法相比,不僅具有異曲同功之效,且有毒副反應少,療效持久,穩(wěn)定時間長等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丙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74.
[2]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86.
[3] 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85.
[4] 張瑩,秦建國,王亞紅,等.心康合劑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7,25(9):1886-1887.
作者簡介:李杰(1966―),男,畢業(yè)于山東中醫(yī)藥大學,講師,現(xiàn)工作于聊城職業(yè)技術學院(郵編:252000)。
篇8
方法:將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肺結核并咯血患者116例納入本研究,隨機分組,每組5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接受全程護理。對比兩組在窒息率、死亡率、護患滿意率方面的差異性。
結果:與對照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組窒息率、死亡率均明顯較低,護患滿意率明顯較高,組間差異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
結論:全程護理可有效降低肺結核并咯血患者因窒息引起的死亡,并可增進護患關系,對患者的康復進程有益。
關鍵詞:全程護理肺結核咯血臨床療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16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1-0224-01
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當病變侵蝕肺部血管時,可發(fā)生咯血??┭欠谓Y核常見的并發(fā)癥,如處理不當,可引起患者窒息、死亡。因此在常規(guī)止血治療的基礎上,良好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避免或減少窒息風險、挽救患者生命[1]。我院探討了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本文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肺結核并咯血患者116例納入本研究,均伴有不同程度低熱、盜汗、咳嗽、胸痛癥狀。同時排除凝血機能障礙、精神異常、智力低下者。
根據(jù)就診順序奇偶數(shù)法分組,奇數(shù)者歸為對照組,共計58例,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39.54±4.62)歲;體重45~74kg,平均體重(58.06±5.32)kg;病程6個月~3年,平均病程(1.64±0.78)年;其中浸潤型肺結核42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16例。
偶數(shù)者歸為實驗組,共計58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0.12±4.57)歲;體重44~72kg,平均體重(57.45±5.11)kg;病程1~3年,平均病程(1.80±0.64)年;其中浸潤型肺結核44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14例。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其在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病變類型等方面,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護理,發(fā)生咯血后立即開展急救,給予止血藥物治療,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囑患者取頭低足高位,托起患者下頜,拍擊背部,使血液盡量排出,不要咽下[2]。
實驗組患者接受全程護理,患者入院時進行細致的健康宣教,囑患者盡量臥床休息,將頭偏向一側,告知患者如有咽喉發(fā)癢、口腔腥味、胸悶不適等咯血先兆癥狀時應及時報告。告知患者咯血一般好發(fā)于夜間或清晨,掌握咯血發(fā)生的時間規(guī)律,加強咯血高發(fā)時間段的巡視。常規(guī)準備好壓舌板、開口器、吸引器、急救藥品等[3]。
及時傾聽患者的傾訴,及時疏導其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發(fā)生咯血時給予患者安慰,指導其配合各種急救和護理操作。保持呼吸道通暢,取患側臥位,維持正常的呼吸頻率,告知患者屏氣無助于止血,還會造成喉頭痙攣,引起窒息。抱起患者下身倒置,叩擊背部倒以排出積血,防止血液淹溺肺部。及時清除口、鼻腔血塊,鼓勵患者盡量咳出積血,必要時連接吸引器插入氣管內抽吸,或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搶救措施以清除呼吸道內積血。窒息解除后繼續(xù)進行引流。使用垂體后葉素等止血藥物時注意觀察不良反應,如出現(xiàn)面色蒼白、血壓升高、心悸、惡心、腹痛、排便感等癥狀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藥。嚴禁使用抑制咳嗽、呼吸的藥物[4]。
咯血復蘇后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給予高流量吸氧,防止心肺功能衰竭,避免一切不良的聲光刺激。嚴密觀察患者,以防發(fā)生再次咯血和窒息。失血量大者酌情輸血、補液,以維持有效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做好口腔護理,預防感染。加強飲食指導,以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營養(yǎng)、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必要時經靜脈補充營養(yǎng)。注意保持大便通暢,以防便秘增加腹壓導致再次咯血[5]。
1.3數(shù)據(jù)處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時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2.1窒息率、死亡率比較。與對照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組窒息率、死亡率均明顯較低,組間差異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
2.2護患滿意率比較。與對照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實驗組護患滿意率明顯較高,組間差異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
3討論
引起肺結核患者咯血的誘因很多,情緒激動、劇烈咳嗽、劇烈運動等均可引起咯血。在進行抗結核和止血治療的同時,護理工作的質量也起到關鍵的作用。
護理人員應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嫻熟的搶救技巧、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較強的責任心。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應加強全程護理干預。在患者入院之初進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咯血先兆癥狀,及時報告醫(yī)護人員。經常巡視病房,尤其是咯血高發(fā)時間段,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并采取有效的搶救措施。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積極配合各項護理操作。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掌握正確的咯血處理方法,盡量減少窒息的發(fā)生。通過全程、綜合的護理干預,減少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的痛苦,避免或減少窒息、死亡等嚴重不良后果[6]。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全程護理可有效降低肺結核并咯血患者因窒息引起的死亡,并可增進護患關系,對患者的康復進程有益。
參考文獻
[1]羅延莉,周曉娥.肺結核咯血的急救與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1,27(14):2144~2145
[2]李桂新.肺結核咯血患者的護理干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8):1176~1177
[3]馮翠蓮,黃麗萍,曾華志,等.全程護理對肺結核并咯血患者療效的影響[J].廣東醫(yī)學,2012,33(13):2033~2034
[4]陳巧利,楊雪俠,席亞林,等.舒適護理在肺結核咯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甘肅醫(yī)藥,2012,31(6):469~470
篇9
【關鍵詞】舒適護理;充血性心力衰竭;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164-02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醫(yī)學科學水平的迅速發(fā)展及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也呈上升趨勢,心血管疾病是一種慢性多發(fā)并發(fā)癥的疾病,常見誘因: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遺傳病史等,如患者發(fā)病時診治不及時,由于多年積累,逐步進展而成的,而老年心血管的住院患者多有病程時間長,癥狀不明顯,身體素質弱,因此會加重疾病的癥狀。隨著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護理工作不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更加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過程。在臨床中“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開展以來,舒適護理模式隨之提出,不僅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而且提高臨床護理服務質量[1]。筆者現(xiàn)將舒適護理對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觀察匯報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科收治的200例患者進行分析討論,其中男性患者109例,女性患者91例,年齡在45-88歲,平均年齡在(65.29±2.08)歲,隨機將其平均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為對照組,另一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措施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診斷、疾病程度、文化程度以及一般情況進行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有臨床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遵醫(yī)囑正確用藥。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具體舒適護理干預如下。
1.3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統(tǒng)計分析使用SPSS11.3軟件包完成,P
2結果(見表1)
3討論
3.1環(huán)境舒適保持病房整潔、安靜,溫濕度適宜。每日室內消毒通風30分鐘。日間光線充足,夜間休息時盡量采用地燈以利于患者入睡,我科室采用溫雅淺色系的窗簾、床單、被套及枕套,給患者以溫馨的感覺。消除了以往醫(yī)院給人的嚴肅緊張感。病房環(huán)境保持整潔定時更換床單被套,如有污漬及時給予更換,病房垃圾及時清空。
3.2口腔舒適護理長期臥床的患者會引起口腔內出現(xiàn)炎癥、潰瘍、糜爛而引起味覺改變,甚至造成咽部或呼吸道炎癥,因此保持口腔清潔與患者是否舒適有密切相關。對于昏迷的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是特別注意,動作輕柔,避免金屬鉗碰及牙齦,損傷牙齦,防止棉球過濕或者棉球遺落在口中;昏迷的患者嚴禁漱口可以選著正確的口腔護理溶液。
3.3飲食舒適護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注意平素飲食的調節(jié),飲食的原則要以低鹽、低膽固醇、低脂、高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如有水腫的患者注意限制食用鈉鹽,控制患者的總熱量,對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患者要給予流食一日,次日給予普通飲食。老年人多數(shù)牙齒脫落或殘缺不全,所以飲食習慣較為特殊,易食軟的食物,并少量多餐,保證每餐的色香味俱全。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囑患者大便干燥時誤屏氣用力,避免加重病情。
3.4皮膚的舒適護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部分患者身體極度的消瘦皮膚角質層較薄,再加上長期臥床的或者因為疾病原因采取某種被動,常伴有大小便失禁、水腫加上機體缺乏營養(yǎng)所以較容易發(fā)生壓瘡。因此在準確評估患者之后,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如使用氣墊床,使用水床或者使用壓瘡貼,保持床鋪干燥整潔舒適,并定時翻身,按摩身體受壓處的皮膚;增加營養(yǎng),減輕水腫,擦浴時動作輕柔,保持皮膚的完整性,避免壓瘡發(fā)生。
3.5排泄的舒適護理患者大多數(shù)會出現(xiàn)腹瀉后大小便失禁的癥狀,因此要保持清潔和會皮膚完整;每次排便后應及時輕柔擦洗,肛周紅腫的患者可以涂抹凡士林油,尿失禁的患者給予導尿,可以保持會干燥清潔。長期臥床或大量使用鎮(zhèn)痛藥物的患者常會發(fā)生便秘或者腹脹[2]。可以運用熱敷、應用緩瀉劑、栓劑、灌腸等方法幫助患者排便,以緩解患者排便的痛苦,從而在緩解便秘癥狀。
3.6常見護理并發(fā)癥內科的患者患病后相對臥床時間較長,患者的抵抗力降低,因此容易發(fā)生墜積性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由于危重患者長期臥床行疾病,護理人員可以給予肢體按摩,協(xié)助翻身扣背按摩身體受壓部位的皮膚;在患者的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適當?shù)剡M行鍛煉,通過適當運動增強體質,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有此組證明,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后的患者滿意度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胺碘酮;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 R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1(b)-052-02
心力衰竭(CHF)是心臟收縮或舒張功能嚴重低下或負荷過重,泵血明顯減少,不能滿足全身代謝需要的綜合征。分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和舒張性心力衰竭,其常見病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即冠心病,由冠脈病變導致心肌缺血低氧或壞死,長期導致心肌纖維化,心臟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即冠心病最常見類型:缺血性心肌病,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急危重癥,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特別是室性心動過速(VT)時,病情急劇加重,死亡率明顯增加。因此在抗缺血和心力衰竭的同時,迅速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是非常重要的。我院應用胺碘酮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取得了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月確診為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例,心功能為Ⅲ~Ⅳ級(NYHA分級)或舒張性心力衰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46~69歲,平均(62.7±9.5)歲;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50%,心電圖示:頻發(fā)室性早搏40例,短陣室速8例,持續(xù)性VT 2例;排除由電解質紊亂和藥物中毒所致室性心律失常。無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QT間期>0.50 s及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及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隨機分為胺碘酮組(A組)與對照組(B組)各25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患者均常規(guī)應用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等治療,并做心臟彩超、24 h動態(tài)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檢查等。B組繼續(xù)同前治療,A組在B組基礎上加用胺碘酮片0.2 g,3次/d,1周后改為0.2 g,2次/d,再經過1周后改為0.2 g,1次/d,以后0.1~0.2 g/d,維持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治療期間患者癥狀,心率,血壓,心功能及24 h動態(tài)心電圖,常規(guī)心電圖,心臟彩超,甲狀腺功能。測量心率減慢至50次/min或QT間期>0.50 s或Ⅱ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應考慮減量或停藥。平均住院15~20 d,出院后每1周復診。
1.4 療效判定
1.4.1 心律失常顯效:室性早搏減少≥70%,成對室性早搏減少≥80%,短陣VT減少≥90%;有效:室性早搏減少≥50%;無效:室性早搏減少未達上述標準。
1.4.2 心功能有效:心功能改善2級以上或達到心功能Ⅰ級,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無效:心功能無改善。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A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為(50.6±1.8)%,B組為(46.2±2.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不良反應
A組4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其中,惡心、嘔吐2例,藥物減量后消失,竇性心動過緩2例,未見甲狀腺、肺功能改變及尖端扭轉性室速發(fā)生。
3 討論
缺血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器質性心臟病,理論上講,所有的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均有可能出現(xiàn)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具有廣譜抗心律失常作用,是目前臨床上經檢驗治療有效而且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最少的幾種抗心律失常藥物之一,為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臨床用藥方法為:負荷量+維持量,口服起效及清除均慢,需數(shù)天至數(shù)周起效,停藥后清除時間長,用量根據(jù)臨床病情、療效調整。
胺碘酮作用機制為多因素作用:鉀通道阻滯(Ⅲ類藥物),鈉通道阻滯(輕度),鈣通道阻滯(輕度),非競爭性抑制α、β腎上腺素能受體,它可抑制α受體,使周圍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時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從而減少室性心律失常。因此它不但對各種心律失常有較好療效,還有抗缺血作用機制[1]及負性肌力作用輕或無,致心律失常作用小[2],因而胺碘酮可安全用于缺血性心臟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995年FDA批準胺碘酮用于對常規(guī)抗心律失常藥無效的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VT和心室纖顫(VF)的治療,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療效優(yōu)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
心力衰竭患者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研究(CHFSTA)顯示,胺碘酮可有效抑制心律失常、耐受性好,同時改善左室功能,對心臟病患者有降低總病死率的趨勢[3]。有報道顯示有關胺碘酮研究的綜合分析結果,表明胺碘酮能降低總死亡率達18%[4]。本組25例患者用小劑量胺碘酮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颊叩牟∷缆蕿?5.1%,較B組(24.8%)明顯減低(P
總之,胺碘酮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在防治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衰中發(fā)生室性心律失?;驅︹栏呶;颊吡袨橐痪€抗心律失常藥物[8-9]。
[參考文獻]
[1]方漢云.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療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4):358-359.
[2]鄭昕.胺碘酮的臨床應用問題[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2,5(增刊):9.
[3]胡大一,許玉韻.循證心血管病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55-556.
[4]楊杰孚,李瑩.室性期前收縮的藥物治療現(xiàn)狀[J].中國醫(yī)刊,2005,40(1):49-50.
[5]郭樂凌,望志凱,聶凌.用QT間期離散度監(jiān)測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致心律失常的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1999,11(7):427-430.
[6]邵建明,徐敏敏,陶謙民.胺碘酮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應用探討[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6):460.
[7]郭林民,程康安,鄧華.全國心律失常治療專題學術研討會紀要[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4):195-197.
[8]柴棟木.胺碘酮和普羅帕酮靜脈用藥對快速心房顫動的療效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