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書經(jīng)歷范文
時間:2023-04-06 16:0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的讀書經(jīng)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想想過去,我的讀書經(jīng)歷也算有一丁點艱難,小時候的讀書經(jīng)歷對我來說是很模糊的,我就說說我記得的讀書經(jīng)歷。
記得幾年前,我們?nèi)乙黄鸪鋈コ燥?。因為要先去好當家超市,所以我們早出去了一小時。我們從超市的一樓逛到了三樓的圖書區(qū)。對書充滿興趣的我,兩腿像旋轉的輪胎一樣,一溜煙就往圖書區(qū)的方向跑去。在一列列琳瑯滿目的書架中,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尋找,終于找到了我喜歡的書了。書名叫《爆笑校園》,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這本書的忠實粉絲呢!我1到35冊的全有,不過丟了幾本。雖然它只是一本漫畫書,但是它可以讓傷心的人不再傷心,而是在開懷大笑。所以每當我不開心的時候,總會把這本書從書柜里拿出來看看。那時我還吵著媽媽給我買這本書的一整套呢!當時的場景是這樣的:我?guī)е蚯蟮难凵裢鴭寢專f:“媽媽,媽媽,給我買嘛,求求你了,給我買嘛!”剛開始,媽媽不愿意給我買。后來,因為她經(jīng)不住我的軟磨硬泡,所以一下子就給我買第1冊到第22冊,總共22本書,人民幣220元,一本10元。
這樣我就有了第一套漫畫書《爆笑校園》。
五年級:2003的小羊咩咩
篇2
每個人都讀過書,不論是多是少,有的人是用心讀書,有的人是用眼讀書,也有人有事沒事都要看書。
我最早讀過的是小書,它是印著一些小的人和字,這樣一來,很難看清楚,而且,還容易看壞眼睛呢。這就是我最早讀過的小書??墒?,天長日久就在也不過癮了。
后來,我又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看到了真正的連還畫,他借給我閱讀,我看到這些連還畫里的人和字都很大,而且也很好看,我就叫媽媽幫我買一本連環(huán)畫,有一天,我放學回到家看見媽媽給我買來了連環(huán)畫放在沙發(fā)上,便馬上放下書包,跑到沙發(fā)上津津有味的看起來,媽媽從廚房里走了出來說:“我家有個書呆子了?!蔽艺吹萌肓嗣裕瑳]有聽到媽媽說什么便說:“媽媽您剛才說什么了?”媽媽笑了笑什么也沒說便回廚房去了,時間就這樣過著,我的年齡也就跟著長大,所以我越來越覺得連環(huán)畫很無聊。
后來,我又找到了一塊“綠洲”那就是書店里的故事書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每天放學后,我都跑到那里,直到傍晚才回家,可是,不到半個月書店里的圖書就被我看完,漸漸故事書這一類書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我了。
篇3
文 李詩佳
曾經(jīng)多少次回憶自己的過去,曾經(jīng)多少次幻想自己的未來,曾經(jīng)苦惱,曾經(jīng)后悔,曾經(jīng)疑惑我周遭的人群。我確定我不是一個人,我的青春也許充滿形形的人物,但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從文學作品中獲得了精神的養(yǎng)料,前行的力量。我不是一個人,我擁有一群親密的朋友,一切最珍貴的情感,一顆滿足的心。(起筆大膽,不落俗套,巧妙點題。)
也許我會傷心,甚至是哭泣,但每當心情矛盾的時候,我的身旁總有他們的安慰與建議。我不是一個人走在嘈雜的馬路上、昏暗的路燈下,有人會在“平凡的世界”里“送你一縷陽光”。而“男生賈里”則一路伴我走過“文化苦旅”,陪我笑,陪我哭,陪我盡情揮灑甜蜜的青春才華。(小作者一反常規(guī),以引號帶出書名,使文章猶如“歌曲串串燒”,生動活潑,新穎別致,既體現(xiàn)了作者的睿智,又足顯作者的學養(yǎng)。)朋友們,我知道,我的身旁,你們會陪伴我,我不是一個人解決人生的困惑;我知道,我的周圍,你們會幫助我,共同期待下一個挑戰(zhàn)。每當這時,我總會默默地道一聲“謝謝”。因為你們,再枯燥的生活,也會充滿笑聲,相信我,我不會忘記你們的。(以“朋友們”這一呼告語,巧妙轉變了人稱,將自己的情感宣泄而出。)
也許我會抱怨,甚至是憤怒,但每當難以抑制的時候,我的身旁總有他們的體貼與警醒。我不是一個人度過平靜的夜晚。我知道,墻的那頭,(將實物之墻虛寫為人生的屏障與保護,比喻自然清新。)他們會永遠保護我,永遠疼我、愛我、關心我。我不是一個人走過艱難與坎坷,我知道,不管我在哪里,總會有鋼鐵戰(zhàn)士保爾在時刻注視著我,而他,恰如那寒風中的雪蓮,將人生的不屈和堅強在雪峰上深深定格;總會有漁夫桑地亞哥在始終告誡著我“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這一崇高的精神。(小作者的睿智再次得到了體現(xiàn),行文依然沒有出現(xiàn)書名號,而是以主人公的姓名來體現(xiàn)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和青春感悟。)每當這時,我會笑著對他們說:“放心,因為有你們在,再高的山,我也會堅強地爬過去。相信我,因為有你們在,才有我的人生,所以我的生活總不止我一個人,那里面同樣裝載著你們的愛?!保ǘ挝驳氖帐谩耙驗椤?、“相信”與上一小節(jié)形成了回環(huán)之美,且文辭與句式的變換又讓文章多了層婀娜之姿。)
我不是一個人,不管過去,現(xiàn)在,或是將來。這不僅是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更是一種支持,一種收獲。我會帶著這些無形的財富并在他們的陪伴下一直走下去,相信我,因為他們,我的青春不再黯淡。(結尾幾行文字直截了當,既扣合文題,又表明主旨,同時以斬釘截鐵的語氣表達了青年人應有的生機,使文章洋溢著時代的動感和青春的活力。)
篇4
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jīng)山谷;像流星劃過夜空。我每憶及幼兒園讀書生活,就禁不住涌起愉悅之情。在記憶的心扉中,幼兒園的讀書經(jīng)歷恰似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也似一條彈奏著優(yōu)美曲子的小溪!
幼兒園時我最喜歡讀書,書對我來說那是相當重要,手里拿到一本書不管當時在做什么事,都會放下來去看書。
畢竟是幼兒園,認識的字幾乎沒幾個,真正吸引我的是那些生動有趣的圖畫。我會根據(jù)圖畫想象文字的內(nèi)容。
不久爸爸專門為我買了圖畫書,我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一會兒笑聲連連,一會兒又哭聲片片,我似乎已經(jīng)進入故事中。媽媽從樓下上來說:“你這孩子,叫你怎么不答應?。?rdquo;說著,從我手中抽走了書。“嗚——我要,我要……我就像失去了理智!
幾天后,爸爸又給我買了許多書。我就像老鼠見到大米一樣高興。并且,我定下目標:三天之內(nèi)要把這些書看完。我看得忘了吃忘了睡,黑眼圈全出來了,同學們都說我是大熊貓,但我認同他們的說法:我是大熊貓,一只愛書的大熊貓!
篇5
瞧,剛吃過晚飯,收拾好桌上的碗筷,一家人就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起書來.我們?nèi)说淖x書方法和習慣各不相同。
爸爸:一邊看書一邊在自己的書上畫記號。瞧.他多認真呀!一會兒寫寫批注;一會兒用筆劃出優(yōu)美的詞句;一會兒輕聲默讀可認真了.簡直到了忘我的境界。爸爸曾說過做一個教書先生一輩子唯一的財富就是書.所以,他每次出差去行李都是空空如也,但是回家的時侯總會帶回大包小包,全是書。但每次總少不了媽媽的數(shù)落!在我們家書房寫字臺邊上,有一只專門的抽屜,里面珍藏著爸爸曾經(jīng)公開發(fā)表過的許多文章。
媽媽:為了讓我和爸爸能有更多的時間看書、學習,媽媽包攬了家里的大多數(shù)家務。但是,一有空,她也會很認真的讀書、看報。前段時間為了參加的專業(yè)資格考試,也成天拿著一本厚厚的書一邊讀,一邊做筆記,非常認真。真是活到老,學到老。
我:我是一個愛啃書的小女孩,我的讀書方法是:讀之再讀,你會覺得很奇怪,昨天看不懂的東西,今天竟完全讀懂了!
篇6
我很小的時候,多小呢?我也記不清了,大概兩三歲的時候吧。爸爸媽媽就開始給我講故事,剛開始我聽不懂,只看到爸爸媽媽指手畫腳,滔滔不絕地講著,覺得很奇怪,往往爸爸講完了,才發(fā)現(xiàn)我早已呼呼大睡??墒牵掖笠稽c了,事情就有了轉變,爸爸媽媽講的故事,雖然我還是不太理解,但能敘述下來。就這樣,慢慢地,我不但能理解書中的故事,還能分析(至少是我自己的思維方式)出大概下面會發(fā)生什么事。凡事貴在堅持,爸爸媽媽的付出終于初見成效——我6歲時成為了幼兒園第一想象家。于是慢慢地我便走出了故事中的虛構世界,從家長講的故事中了解科技世界,走進古戰(zhàn)場,了解岳飛、諸葛亮、霍去病、等偉人的故事。
幼兒園快畢業(yè)時,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又多了一項:給你一個故事,由連環(huán)畫組成,印在課本上,要求你看連環(huán)畫編一個故事,講給家長聽,再由家長記錄下來,第二天交給老師。有一次,老師對著一個連環(huán)畫講了個大概的意思,回家以后,小朋友們無一例外的寫:小鴨子掉到了坑里,他大喊“救命!救命!”而我覺得要弄點新穎的,要靠自己的想象來創(chuàng)造,于是我“命令”爸爸這樣寫:一只小鴨子高傲地昂著頭,邊走邊看周圍的景色,一個不留心掉進了一個大坑時,嗨,可摔得不輕,他奄奄一息地躺在坑底……這個故事老師覺得寫得很好,找我“談了一次心”,從此,我便試著自己看漫畫,開始時,我看《白雪公主》、《唐老鴨和米老鼠》、《花木蘭的故事》等,這些生動有趣的漫畫,看得我不亦樂乎,雖然我不識字,但能看著那些圖來想象故事,所以那幾本書令我百看不厭。這也是我在讀書上的一個大跨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中,我上到了二年級下半學期,按照常規(guī),該是寫作文的年齡了,我平時的作文次次得A+,考試作文總是滿分,這還得感謝父母,給我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感謝書籍,提高了我的習作水平,于是我又加大了讀書量,但讀書的范圍越來越小,最后僅限于全是虛構魔幻書籍。
看什么書成什么樣的人,也許因為那一類的書看得太多了,我成了個愛幻想的學生,晚上爸爸的朋友來做客,響起敲門聲的一瞬間,我會聯(lián)想到《午夜門聲》中的那個長發(fā)白裙的女巫。樓上的花瓣飄到我們家陽臺上,我會想起《幸?!分械哪嵌淠Щ?。只是,擁有豐富的想象是不錯,過量了反而不好。我寫的作文慢慢地不是跑題就是不符合邏輯。于是我明白了,讀書要博覽,才能擴大知識面。我漸漸改正了只讀魔幻書的“癖好”。
由于知識面的擴大,三年級時,我的作文又穩(wěn)坐滿分之冠,可是不久后,又出現(xiàn)了新問題——書看得太雜了。人們常說:開卷有益,所以我覺得,只要是卷就要開,開了就有益。小說、歷史書、文化書、甚至愛情書我都看。有一次,我?guī)Щ亓艘槐静贿m合兒童讀的書,爸爸媽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開始教我怎樣像大浪淘沙那樣選擇好書來讀,使我養(yǎng)成了看書先看內(nèi)容概括的習慣。
而現(xiàn)在的我好讀書讀好書,而且像海棉擠水那樣擠時間來讀,比如說上課老師留30分鐘讓我們做配套,我認真快速地寫,用20分鐘就可以寫完,剩下的時間用于看書,老師對完答案后讓我們改錯,我沒錯可改了,就繼續(xù)看書,上課前老師還未進教室時,我抓緊時間看幾眼,哪怕一行也成,老師一進來我就趕緊收起來。從表面上來看有點像《竊讀記》。但拼命擠時間讀書的經(jīng)歷實在令我樂趣無窮。
篇7
聽媽媽說,在我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只要我一哭,媽媽就講故事給我聽,我立刻安靜下來。兩周歲生日那天,媽媽送給我第一本書:《東方少年》。當我用稚嫩的小手翻開書的第一頁,就被書里豐富多彩的插圖吸引住了。我每天一遍一遍地翻著,百看不厭。漸漸地我上學了,認識了拼音,認識了一些字,于是媽媽在做家務時總會讓我讀一些小故事給她聽,還說如果我不讀的話,她就沒有力氣做事了,于是我相信了她的話。讀故事時,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我就會去問媽媽,媽媽也會為我解答。經(jīng)過這些“讀”與“問”的過程,我不僅認識了許多字,增長了不少知識,還越發(fā)感受到了讀書的樂趣。就這樣,漸漸地,我愛上了讀書。媽媽用特別的方法將我?guī)нM了文字的王國,書籍的世界。
我喜歡閱讀的書籍種類有很多,從不局限于某一類書。在不斷的閱讀中,我也懂得了不少道理。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失去了視覺和聽力的海倫?凱勒用她那頑強的意志告訴我們,身體的殘疾并沒有什么,真正可怕的是心靈的殘疾。一個人,即使他的身體是殘疾的,只要他擁有一顆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這就像海倫?凱勒所說:“我的身體雖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所以只要我們擁有堅毅的性格,就可以克服生活中的那些挫折?!?/p>
《狼圖騰小狼小狼》這本書也讓我懂得了許多。書中的小狼仿佛一個草原精靈,隨時隨地都會從書中走出來,站到你的面前,蹦跳著,玩耍著。當我最后輕輕合上這本書時,我不禁想問:為什么有些人會如此貪婪地向草原索取,而不給予回報?為什么他們要對狼這樣殘忍,而不是視它們?yōu)榕笥眩繛槭裁船F(xiàn)在的草原是一副破敗的樣子,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碧千里?答案大家應該都知道。我想:如果人們不把狼趕盡殺絕,草原肯定還是和以前一樣祥和美好。大自然也同樣如此,每一個物種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我們不能輕易地去破壞大自然的規(guī)律。
讀書,感悟,收獲。我讀書,我成長,我快樂。
(指導老師:虞麗娟)
篇8
小時候起,我就愛聽故事,每天晚上都是爸爸講的故事伴我入眠。
從過去沉迷故事書到現(xiàn)在癡迷文學名著,我的讀書經(jīng)歷可豐富呢!
一年級起媽媽就經(jīng)常給我買作文書,但我覺得作文書中的故事沒有一絲令我熱血沸騰的情節(jié)。于是,我開始看歷史書,因為書中有很多很多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十分精彩。
我特別愛看《三國演義》,雖說是讀了再讀,可是英雄們的事跡依舊令我熱血沸騰: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唯才是舉,關羽的忠義仁勇,處處折射出耀眼的亮點。其中許多故事讓我明白了不少人生哲理,《三英戰(zhàn)呂布》使我明白: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就算是再強大的敵人也會被我們擊敗?!冻啾谥畱?zhàn)》使我明白:不能放棄任何希望,只要大家齊心協(xié)力,以少勝多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還愛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如《雙面獵犬》、《混血豺王》讓我明白:只要心中有夢想,再加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每個人都可以實現(xiàn)夢想?!栋吡顼w渡》中的斑羚們被逼到傷心崖里,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搭起了一座座“生命橋”,拯救了年輕斑羚。原來動物世界里也有真情!
……
篇9
鐘志龍老師的成功經(jīng)歷,特別讓我欽佩!“50歲開始系統(tǒng)讀書,用10年時間,完成心理學知識建構?!?8歲,成為全國僅有的兩位心理健康教育特級教師之一。
“將讀書與一線教學相結合,將讀書與生涯規(guī)劃相結合,他的閱讀史就是一部清晰的專業(yè)成長史。”這是本書作者對鐘志龍老師的評價。
鐘志龍從50歲開始讀書,源于內(nèi)心的追求和現(xiàn)實的需要。他認為,人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在知識的海洋里不可能窮盡所有。因此,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研究和發(fā)展方向,然后有選擇地讀書,在讀書過程中不斷地“采蜜”“釀蜜”,取自己所需,為自己所用,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原來從50歲還可以做個讀書人;還可以功成名就。讀完此篇,我似乎找到了共鳴。
讀書,猶時未晚。只要開始拿起書讀,就永遠不會晚。無論是青年、中年或接近老年;也無論是讀“閑”書,還是專業(yè)書,只要讀,就一定有所獲。
讀閑書,有讀閑書的好處,讀專業(yè)書,有讀專業(yè)書的作用,二者缺一不可。所有名師的成長經(jīng)歷,都說明了這一點。他們的少年時代因各種原因,并沒有讀多少書。走上工作崗位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敖?,然后知困?!庇谑?,開始讀書,開始廣泛涉獵、大量閱讀。中國的書讀,外國的書也讀;實用的教學方法讀,教育經(jīng)典理論也讀;現(xiàn)代的讀,古代的也讀。王崧舟老師就是典型的讀書雜家,隨性而讀。讀著讀著,文化底蘊厚實了,底氣也就足了。
當我們羨慕名師在課堂上盡情地揮灑,佩服他們解讀文本、準確把握文本的能力時。殊不知,他們在臺下的功夫――讀書。是博覽群書讓他們有了教育教學的底子。華應龍老師搬家到北京時,車上裝了八千冊書,鄰居以為他是賣書的。閆學老師光在杭州就先后幾次搬家,其他物品丟失了不少,唯有五六千冊書完好無損地跟隨她搬來搬去。
原來名師與普通老師的區(qū)別就在于讀書!
去年暑假,我主動請纓帶一年級,決定開始讀書。這時,我46歲了。讀書晚嗎?
讀書有用嗎?別人會怎么看?等等奇怪的想法隨之蹦出。但我最終選擇了――讀。
一年時間,我讀了28本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讀。每天早鍛煉后讀二三十分鐘,雙休日整天讀,而寒暑假更是讀書最多最好的時機。開學前,即注冊了博客,取名為“一(2)班的班級博客”,隨著讀書量的增加,觀念發(fā)生轉變。于是,更名為“猶時未晚”的博客,覺得更符合自身實際。學校領導、同事瀏覽我的博客后,認為改為“猶時未晚”十分貼切,較好地說明了讀書帶來的變化;而且能起到激勵作用。鐘志龍老師的讀書事跡,使我更加堅信,無論是誰,只要開始讀書,就“猶時未晚”。
讀書需要堅持和韌性,并努力使之成為習慣。試看名師的讀書心得,有的把讀書視為呼吸,有的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有則外國諺語說得好:“人是習慣的奴隸?!崩铈?zhèn)西老師說:“女兒一看我心急火燎地找書,就知道我準是要上廁所?!弊x書已成為李老師的習慣,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中。
現(xiàn)在,很多老師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讀書。教師忙是不可否認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輔導學生等,哪一樣都需要時間?;氐郊疫€有各種家務事要做,哪有時間讀書呢?李鎮(zhèn)西老師的話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只要你把讀書當作內(nèi)心的需要,同時養(yǎng)成習慣,就不可能沒有時間。”一開始,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是最迫切需要的書讀起,這樣的書有吸引力,也容易上手。一旦讀書給你帶來樂趣、好處時,時間自然有了。張之鷹老師提出:“讀書的女人最美?!薄芭c書相遇時是最大的幸福?!比A啟龍老師認為“因為讀書成就了今天的我?!庇谟勒蠋煹摹耙惠呑幼鲎x書的人?!边@些都是堅持和韌性的體現(xiàn),也是習慣使然。
讀書離不開思考和實踐。有人說,思考和實踐是成功的雙翼。讀書的目的雖然各不相同,但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來說,就是把書中的智慧和思想轉化為自己教育教學的幫手,為我所用。開始,可能是簡單的模仿,學習書中的做法,效仿別人的經(jīng)驗。隨之不斷地實踐,你會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問題,為什么理論不管用呢?思考自然產(chǎn)生。如:讀了韓興娥的《讓孩子踏上閱讀的快車道》,我立即進行模仿、嘗試,很遺憾,以失敗而告終。
冷靜一想,盡管書中的做法令人振奮,但由于自身情況、學生實際、社會因素等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簡單的模仿當然不行。于是,我進行了批判地吸收,在班級開展多種形式的識字活動。如:“韻語識字”“課外積累識字”等,很好地提升了學生的識字量。人均識字1500個左右,遠遠超出課標要求。為二年級閱讀奠定基礎。
寫,是讀書和思考的內(nèi)化和升華。茅盾曾說過:“光讀不寫,眼高手低;光寫不讀,眼低手也低?!狈从^名師的成長過程,無一例外的是一邊讀,進行大量積累,豐厚自己;一邊在教學中實踐、嘗試;一邊進行反思,記錄得失成敗。
篇10
蔣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9歲出版《打開天窗》,兩年后出版《正在發(fā)育》,2002年先后出版《青春前期》、《都往我這兒看》,2003年出版《我是動物》,并于11月起,在《新京報》和《南方都市報》開設專欄《邪童正史》,2005年出版《舌頭的戰(zhàn)爭》,同年當選為中國少年作家學會主席,2006年7月,長篇小說《騎彩虹者》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近期又推出了自己的新作品――《第一女生》。
一、“傻傻”的讀書經(jīng)歷
問:你在小時候一定讀過很多書,有沒有令你特別難忘的讀書經(jīng)歷呢?
蔣方舟:九、十歲的時候為了虛榮,我就去讀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書和意識流的書,那個時候完全不理解,然后總喜歡跟別人說他們其實寫得也不怎么樣,后來長大一些再看的時候,就感覺自己那時太幼稚了,他們那些作品的好,真的只有到現(xiàn)在才能理解。
問:據(jù)我們了解,你很喜歡外國作品,那有沒有想過看一些外國原著呢?
蔣方舟:我覺得好文章的技巧和氛圍是有傳遞性的,翻譯版的外國名著只會部分削弱文字的表達,但并不會改變它的本質。好小說并不是說它講述了什么哲理,主要是它傳遞的是一種氛圍,如果能將讀者帶入小說的氛圍中,讓你需要5-10分鐘才能走出這種氛圍,那它就是好小說。
有想過看原版的外國文學,我曾經(jīng)還嘗試去翻譯一本外國著作《萬物簡史》,才翻譯了十幾二十頁,就發(fā)現(xiàn)市場上已經(jīng)可以買到那本書的翻譯版了,那本書很厚,而且寫得很好,當時自己真的挺來氣的,然后就沒有再翻譯下去了。
問:看過你出的一些書和寫的一些文章,覺得你總能將自己所讀到的東西用到你的文章和自己的思想中,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蔣方舟:可能是我讀書比較專注吧,一件事情就會集中精力去做,因為我興趣不多,就喜歡看書??赡苓€是女孩子的關系吧,我不會想出去踢一下球什么的。在看書的時候,也不會刻意去將一些好的句子反復看,遇到了便會看,但不會刻意去找著看,我能夠記住的話,都是和我有共通之處的,就好像那些話就是從自己嘴里面說出來的,所以就把一些經(jīng)典的話記得很清楚。
問:你的書中很多文字其實就是在描寫自己生活中的細節(jié),你似乎有很好的記憶和識別能力,是天生的嗎?
蔣方舟:我很小的時候喜歡和媽媽做一個游戲:我說一個典故或者場景,然后讓她來猜是哪部小說里面的。我沒有很多的興趣和其它的專長,所以在看書這方面就比較用心一些,有時候會經(jīng)常和媽媽說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讓她猜是誰說的,我們現(xiàn)在也經(jīng)常玩這種游戲?,F(xiàn)在和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是猜哪個動作是哪部電影里面的,我至今還沒有找到玩這個游戲的對手,呵呵。
我的興趣和媽媽的興趣比較一致,有時候和媽媽一起看電影,她看了一半就睡著了,后面的一半就我來看,等她醒來后,我講給她聽。就是覺得很好玩吧,我沒有刻意去做,也許是每個人的興趣都不一樣吧!
二、英文歌、美劇
――方舟的最愛
問:法國有個小天后Alizee歌唱得特別好聽,你聽過她的歌曲嗎?
蔣方舟:聽過啊,她長得很漂亮,好像才二十多歲,外國的音樂門類很多,就拿搖滾來說,美國有鄉(xiāng)村搖滾、民謠搖滾、古典搖滾等等,然而中國只有黑豹啊、零點等等,就是他們在吼來吼去的。
問:喜歡看電影嗎?平時都關注哪些電視節(jié)目呢?
蔣方舟:現(xiàn)在大家都喜歡看美國的《越獄》,感覺還好吧。其實我覺得有幾部老牌的美國電影都還不錯,比如說《愛心檔案》、《24》(又名《反恐24小時》)?!?4》一定要看,超經(jīng)典,它有24集,每小集都是一個故事片段,有時候畫面分為四個小方格,講述一個故事,是關于反恐的,本來是一個很冗長的故事,一個小時講一個故事,用24個小時講述24個故事,超經(jīng)典。
對了,還有《迷失》,第一季不錯,然后第二季很亂,第三季又很不錯,我覺得《迷失》比《越獄》好看一些。美國的電視劇超乎了我們對電視劇的希望。韓國的電視劇最長,我從來不看韓劇,但看過一些日劇和臺劇,它們的節(jié)奏稍微快一些,我比較喜歡快節(jié)奏的東西。
三、瘋狂校園、尷尬口語
問:高三的生活是很緊張的,平時有沒有聽廣播的習慣呢?
蔣方舟:小馬哥主持的《校園也瘋狂》我很喜歡,那個節(jié)目就是一堆人打電話去唱歌,我們學校有很多人就經(jīng)常打電話去唱歌,我有一次還去錄過他們的一個訪談類節(jié)目,覺得蠻好玩的。
問:現(xiàn)在很多高中生覺得學英語是特別困難的事情,那么你是怎樣去學習英語的呢?
蔣方舟:我的英語考試成績很好,但口語很爛,呵呵。我就是聽聽英文歌,平常也不怎么做作業(yè),喜歡看美國的一些電視節(jié)目。我的英語表達不怎么好,每次和外教說話都是用英文加中文加手語,外教不會說中文,每次和他說話的時候我就感覺蠻慌亂,不知道說什么好,我會用很多手語,別人會以為我是聾啞人。
問:現(xiàn)在在青少年學生中比較受歡迎的歌手――周杰倫,你怎么看?
蔣方舟:周杰倫啊,我覺得還好啦,他的歌有很多都是帶有教育意義的,比方說《聽媽媽的話》什么的,他的歌詞個人覺得還可以,特別是方文山給他寫的歌。據(jù)說方文山還出過一本詩集呢,叫做《關于方文山的素顏韻腳詩》,覺得還挺不錯的,首先他的詩體就挺新鮮的。
四、方舟眼中的自己
問:記得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你是怎么看的?
蔣方舟:首先,我是一個受益者,并不是一個受害者,出名對我來說并不是毀滅性的。因為出名,我必須不斷地自我反醒,才不至于讓自己迷失方向。當然,出名也讓我付出了一些代價,雖然有種種的不好,但我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受益者。
問:你說過自己的理想是做大師,那你覺得哪些文人可以稱得上是大師呢?
蔣方舟:中國能稱為大師的不多,魯迅可以稱為大師,老舍也可以算。魯迅一定算,因為作為一個作家,文學的成熟和完美在魯迅手里表現(xiàn)得很透徹。作為一個作家能達到這一步,我們不得不稱他為大師。比方說有些話你想去說,但你會發(fā)現(xiàn),在很久以前已經(jīng)被人說過,并且別人比你說得早,也說得好,好很多倍,這真是很大的打擊,雖然這對于現(xiàn)在的文學家來說很慚愧,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前輩們的偉大。
問: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蔣方舟:我覺得我的聲音挺像男孩子的,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好像是個男孩子。我在教室寫作業(yè),就是邊寫邊抖,蠻像個流氓。我不是那種特別小女生的人,性格挺像男的。但也許大家都看不出來,其實我是個很自卑的人,超級自卑的那種,任何方面都很自卑。寫作也不是源于自信,也是源于自卑。自卑是我的一個特點,我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中,很難解釋一些東西,包括成績、長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