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新途徑

時間:2022-04-03 08:22:00

導語: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新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層穩(wěn),則事業(yè)興。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和骨干力量,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執(zhí)行者,直接關系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成敗。因此,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組織基礎。

實踐與創(chuàng)新:基層干部的培養(yǎng)使用的基本情況

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形成了以下工作方法:

抓導向——拓寬選用渠道是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近年來,我鎮(zhèn)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中,把選優(yōu)配強村、社區(qū)基層干部作為重中之重,把那些政治素質高、年紀輕、有文化、事業(yè)心責任感強、作風扎實、實績突出、得到大多數群眾擁護的優(yōu)秀干部選拔到干部崗位。在社區(qū)(村)黨組織換屆中,切實推行“兩推一選”、黨支部書記“直選”,大批群眾擁護的優(yōu)秀黨員進入了黨組織班子;試點開展無候選人的“自薦海選”模式,為優(yōu)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搭建了平臺。

抓學習——提升能力素質是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我鎮(zhèn)通過素質提升、能力培訓、激勵機制等手段綜合運用,努力打造一批政治硬、能力強、素質高的基層組織“領袖型”人才。借助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送輸最新政策和知識;通過組織基層干部的學習觀摩、短期交流掛職等方式,不斷開闊他們的工作視野;建立培訓基地,分類分批結合實際情況舉辦不同類型基層干部培訓班。

抓激勵——激發(fā)活力是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動力之源。從政治上關心愛護基層干部。及時把成績突出的村(社區(qū))書記提拔進入鎮(zhèn)領導班子,讓廣大基層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頭。從生活上關心照顧基層干部。根據村和社區(qū)人口及經濟規(guī)模,合理配備基層干部,建立社區(qū)(村)干部待遇保障機制。社區(qū)(村)干部的工資由財政的辦法解決,獎金由鎮(zhèn)黨委按照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確定。完善基層干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從工作上關心支持基層干部。不斷創(chuàng)新幫扶方式,促進經濟薄弱村持續(xù)發(fā)展,確保集體經濟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為基層干部創(chuàng)造一個拴心留人的工作環(huán)境。

抓連續(xù)——實現干部新老交替是加強基層干部建設連續(xù)化的保障。上崗試用是優(yōu)化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的一條較好的途徑。在20*年的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前,干覽鎮(zhèn)未雨綢繆,在20*年8月份,經過嚴格的程序共選聘8名后被干部,年齡都在40歲以下,并以社區(qū)主任助理或黨支部副書記的身份到社區(qū)管委會上班,鎮(zhèn)政府給予每月1000元的工資,為此鎮(zhèn)政府將支出十幾萬元。8名后被干部中7人脫產,1人不脫產。經過4各月的試用,在年底進行的換屆選舉中,7名脫產后被干部全部進入到村兩委班子,1名未脫產試崗干部在選舉中落選。實踐證明,花血本進行社區(qū)后備干部上崗鍛煉,使他(她)們提前接受群眾和組織的考驗,并在選舉中脫穎而出,是我們找到的改善村干部年齡和文化結構等方面一條比較好的途徑。選派農村工作指導員也是我鎮(zhèn)針對干部青黃不接的現狀而推出的一項措施。后備干部雖然上班了,但時間畢竟有限,群眾對他們的認可也需要一個過程,還需“傳幫帶”;另外部分接近退休年齡的社區(qū)老干部,工作成績較突出,身體也可以干上幾年。為此,我們在東升、龍?zhí)?、新建等三個社區(qū)搞了試點,經過近一年多的的實踐,證明還是可行的。指導員下派后,社區(qū)的工作目標更加明確、心更齊、工作的進度加快;進入指導員角色后,接近退休年齡的社區(qū)干部更加清楚自己的位置,為60歲退休大好伏筆,理順關系。

問題與挑戰(zhàn):探析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新難題

近年來,我鎮(zhèn)通過在推動發(fā)展的具體實踐中鍛煉基層干部,在政策精神的貫徹落實中檢驗基層干部,干部隊伍的能力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仍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從結構層面看,層次比例的失衡,對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帶來了新難題。干部隊伍的良性發(fā)展,首先取決于隊伍結構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年齡結構不合理。社區(qū)(村)干部普遍存在年齡偏大的問題,以黨組織書記為例,全鎮(zhèn)6名支部書記中45歲以上就有3名,所占比例高達50%。知識結構不合理。36名基層干部中,高中一下的學歷有32名,所占比例高達89%,而專科以上只有4名,所占比例不到11%,還有很多是在黨校拿的后學歷。專業(yè)結構不合理。干部隊伍中,具有涉農專業(yè)特長的科技型、管理型干部比重很小,而經驗型、資歷型的干部比重較大,很多干部沒有一技在手,更談不上專業(yè)特長了。

從待遇層面看,利益關系的變化,對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新要求。集中表現為經濟待遇和政治待遇。經濟待遇方面,雖然實行了工資財政化,但每年萬多點的工資相對于舟山的消費和生活成本還是偏低,與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的差距也較大,減弱了基層干部的崗位吸引力。政治待遇方面,由于社區(qū)(村)干部大多是“自產自銷”,很多人在一個村或社區(qū)一干就是幾十年,甚至一輩子,上升和交流的幾率很小,政治渠道沒有暢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干部的積極性。雖然近年來,開辟了村干部進入公務員的“綠色通道”,但這只是杯水車薪,并且報考條件對于大多數基層干部來說,也是望塵莫及。

從素質層面看,社會結構的轉型,對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面臨了新挑戰(zhàn)。思想政治素質不適應。部分基層干部思想觀念滯后,眼界不寬,思路不活,對黨在基層的現行政策理解不深,牢騷多,不少社區(qū)干部認為相比以前,現在的基層政策“退后”了,在土地等政策上捆住了基層發(fā)展的手腳,基層是“有力無處使、使勁也白搭”,整天怨天尤人,沒有積極開動腦子、走出路子。工作能力水平不適應。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城鄉(xiāng)一體化步伐加快,基層經濟發(fā)展呈現多元化趨勢,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必須改變過去行政推動式的做法,用服務的方式,實現功能的轉變。但仍有一部分基層干部,在帶領群眾調整產業(yè)結構、增加群眾收人、化解糾紛矛盾等方面方法不多,能力不強,發(fā)展經濟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工作作風方法不適應。發(fā)展帶來了利益的大調整,各種矛盾也接踵而至,如拆遷安置、征地補償、集體資產的分配等,有的干部仍習慣于搞行政命令,工作方法簡單,依法辦事和按章理事的自覺性不強,這也是嚴重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破壞基層和諧穩(wěn)定的主要問題。

對策與建議:謀劃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新舉措

新思路孕育新對策?;鶎痈刹筷犖榻ㄔO存在的問題,不僅僅就我鎮(zhèn)存在,建設一支素質優(yōu)良、高效廉潔的基層干部隊伍,主要是要著眼于“選、管、培、評、育”,拓展思路,優(yōu)化方法,積極探索出一套“選得準、留得住、用得好”的運行機制。

重視選拔——開發(fā)資源,培植人才,從組織上優(yōu)化基層干部隊伍。思路決定出路,選人用人思路要轉變。建立目標規(guī)劃。本著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調整、分步實施的原則,在五年內使社區(qū)村干部達到大專及以上文化水平。通過5年努力,力爭使干部隊伍形成合理的梯次結構,在專業(yè)等方面都得到明顯改善,切實解決基層干部隊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齡老化等結構性問題。拓寬用人視野。繼續(xù)加強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在繼續(xù)開展好“雙帶”、“三培養(yǎng)”活動的基礎上,注意從復員退伍軍人、返鄉(xiāng)知識青年、應屆大中專畢業(yè)生中選優(yōu),從專業(yè)大戶、能工巧匠中物色,從先進村、社區(qū)中交流,從機關干部中下派,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配強農村干部隊伍。同時按照現職干部2:1的比例配備后被干部,建立一支30人左右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采取聘任制、助理制等辦法,對比較成熟的后備干部進行“一對一”結對培養(yǎng),組織他們上崗鍛煉。完善選拔方式。進一步探索基層黨組織班子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逐步擴大直接選舉范圍,真正把那些德才兼?zhèn)?、宗旨意識強、清正廉潔、開拓創(chuàng)新、群眾滿意的優(yōu)秀人才選拔到基層干部隊伍中來,尤其是要選好、配強“一把手”書記。強化培訓——更新觀念,創(chuàng)新方法,提升基層干部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方法促進效率,培訓教育方法要創(chuàng)新。加強基層干部的業(yè)務培訓和實用技能培訓,結合基層干部所處形勢、所處實際、所在崗位進行教育。豐富教育培訓形式。一方面要抓好基層干部的文化理論學習,明確40歲以下未達到大專文化程度和45歲以上未達到高中(中專)文化程度的基層干部,在三年內分期分批參加學歷培訓。另一方面要抓好基層干部的實踐鍛煉工作,推廣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實踐鍛煉等經驗做法,分期分批組織社區(qū)村干部到基地進行鍛煉,開闊基層干部的眼界,增長基層干部的才干。

管理考評——-嚴格管理,認真評議,確保選人用人機制的正常運轉。健全考評體系。堅持和完善以干部目標責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評議、選擇任用等為基本內容的干部考評制度,量化考核尺度,定期進行考評考核,形成能上能下優(yōu)勝劣汰的用人機制??梢圆扇℃?zhèn)黨委考核與群眾評議相結合的辦法,對基層干部的實績進行客觀評價,其中鎮(zhèn)黨委考核占79%,群眾評議占30%,考評結果作為獎勵優(yōu)秀干部和淘汰不合格干部的主要依據,及時調整或勸退那些群眾不滿意的干部。堅持民主決策。以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切入點,切實加大對基層干部隊伍的管理監(jiān)督力度。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對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加強“三委”成員互相溝通的基礎上,做到科學決策和陽光操作。要加強民主監(jiān)督。繼續(xù)推行以財務公開為主要內容的社(村)務公開制度,實行“群眾點題”管村務,不斷提高透明度;認真執(zhí)行述職制度和民主評議制度,社區(qū)(村)“兩委”成員每年年底分別向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進行述職,做到村(社區(qū))“兩委”向黨員群眾亮工作底,社區(qū)(村)干部向黨員群眾亮家底。同時認真開展勤政廉潔活動,抓好村、社區(qū)干部例行審計和離任審計工作,堅決查處違紀違法行為。

落實責任---強化領導,整合力量,構建基層干部隊伍常抓不懈的動力系統(tǒng)。要樹立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常抓不懈的思想觀念,從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工作,建立健全責任機制。形成區(qū)、鎮(zhèn)、社區(qū)(村)三級聯動,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工作格局。堅持和完善黨管黨的建設,書記帶頭抓黨的建設的責任制,進一步明確鎮(zhèn)黨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的意識,把培養(yǎng)新型基層干部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納入整個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規(guī)劃,納入基層組織建設考評的重要內容。

培養(yǎng)和造就新型基層干部,是發(fā)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期盼,更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tǒng)工程。我們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fā)展觀的理念,立足實際,循序漸進,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探索和完善各項工作機制,為打造殷實、和合、宜居的新干覽,提供組織基礎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