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三實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09:16: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三知三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科技局三知三實工作總結
遵照縣委辦公室干辦字[2012]175號文件精神,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扎實推進“黨旗耀社區(qū)、三城同創(chuàng)建”共建創(chuàng)建活動,進一步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融入社區(qū)、黨員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全面構建城市區(qū)域化黨建格局。根據縣委統(tǒng)一部署,我局積極開展黨員干部“三知三實”服務群眾活動月活動?,F將有關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我局把這次活動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成立領導小組,由局長擔任組長,副局長擔任副組長,為成員,具體負責本單位活動的組織實施。局長是活動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親自抓,更要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帶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帶頭開展服務群眾活動,以此帶動黨員干部關注基層、服務群眾,提升公共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推進機關效能建設。此外,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把這項活動作為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后續(xù)整改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構建黨員密切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體系的重要舉措。不斷深化“三民”活動成果,在活動中嚴明工作、生活紀律,不接受吃請,不增加群眾負擔,以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作風樹立干部的良好形象,贏得群眾信賴。以高度責任感,切實把活動抓緊抓好,抓出了成效。
二、突出活動主題,豐富活動內容。以“三知三實”為主題,即:知情、知心、知盼,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組織單位黨員干部深入湄湘社區(qū)開展共建創(chuàng)建活動,切實提升社區(qū)基層組織建設水平;組織社區(qū)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各類聯系服務群眾活動,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會矛盾,切實做到知民情暖民心,解民困促和諧。
1、深入社區(qū)調查掌握實情。我局主要負責同志深入湄湘社區(qū),采取實地走訪、上門訪談、與社區(qū)干部和社區(qū)黨員群眾代表座談等方式,征求居民群眾對社區(qū)科技建設、和諧平安建設和班子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掌握湄湘社區(qū)及居民群眾最盼望、最關注、最困難的問題。根據了解掌握的情況,實事求是地填寫各類表格和調查問卷,認真做好問題梳理、歸類、處置,寫出調研報告。
2、廣泛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我局以湄湘社區(qū)困難戶、五保戶、老黨員、老干部、上訪戶以及刑釋解教人員等人群為重點,以“交一個居民朋友、幫一戶困難群眾、辦一件實事好事”為主要內容,安排黨員干部上門走訪,積極與居民群眾交流溝通、釋疑解惑,深入了解他們實際訴求并盡力解決。走訪過程中記好《民情日記》,做好民情民意、矛盾糾紛、信訪案件、群眾訴求等記錄。對上訪戶,要側重開展談話談心活動,了解上訪原委,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盡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在活動中,我局充分發(fā)揮科技組織指導作用,加大社區(qū)科普工作力度。迄今,精心組織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12次,共發(fā)放科普資料16000余份,主動聯系中高級科技專家,為群眾舉辦各類科普知識講座8期,組織社區(qū)開展科普培訓13期,培訓3000人次,通過舉辦形式各異有聲勢、有影響、有實效、有特色的科普活動,把科普進社區(qū)工作落到實處。
3、有效解決實際問題。為滿足廣大居民學科學、用科學、講科學的需要,。在活動中,突出科普特色,打造科普型社區(qū)。首先,強化科普陣地建設。幫助社區(qū)先后建成了科普培訓室、圖書閱覽室、科普宣傳欄、科普畫廊等創(chuàng)建的硬件設施;其次,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專門制作了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內容豐富的科普知識宣傳冊送到居民手中。積極與轄區(qū)內的醫(yī)院共同組織,在社區(qū)舉辦了《甲型H1N1流感》、《科技管理與服務論壇》和《地震及防災減災》3期科普講座,深受群眾歡迎。再次,充實社區(qū)科普內容。該局今年共為社區(qū)贈送科普書籍800余冊,科普掛圖10套,免費送上科技光盤和宣傳資料1000余份(套);捐贈衣服、衣被20床(套);提供幫扶資金2000元,科技項目資金1萬元。有力地促進了工作的展開。
三嚴三實、六項即知即改工作措施
為認真貫徹“三嚴三實”重要指示和市委“六項即知即改行動”等上級文件精神,促進民政系統(tǒng)全面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切實聚焦“四風”解決問題,著力塑造民政為民、務實創(chuàng)新、清正廉潔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措施如下:
一、堅持教育為先、預防為主,切實筑牢思想防線
(一)突出教育重點
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是學習教育的重點。要切實采取有力措施,突出抓好風險部門、關鍵崗位及人員、新提拔干部和新進人員等的思想教育。局系統(tǒng)每年、各直屬單位每半年集中開展一次主題教育活動,重點學習領會和中央及省、市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堅決反對“四風”的指示精神和文件規(guī)定。通過深學、細照、篤行,不斷增強黨員干部踐行群眾路線、履職盡責、廉潔自律的自覺性。
(二)改進教育方法
通過專題黨課、先進事跡報告會、觀看電教片、參觀見學、下基層接地氣等形式,充分運用正反典型和身邊人身邊事,分層次、有重點地開展宗旨教育、信念教育、廉政教育、紀律教育等,著力增強教育的時代性、針對性和感染力,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和法制觀,增強抵御風險、拒腐防變能力。
全市三實信息采錄檢查驗收通知
各縣市區(qū)人民政府,經濟開發(fā)區(qū)、旅游經濟特區(qū)管委會:
根據全省“加強實有人口和實有房屋管理,推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及《市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管理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十辦文〔〕14號)要求,為做好迎接全省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以下簡稱“三實”)管理檢查驗收工作,市政府決定于5月5日對各縣(市)、區(qū)“三實”管理信息采錄工作進行檢查驗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檢查驗收方式和方法
檢查驗收依據《全市“三實”信息采集錄入工作檢查驗收實施方案》開展,以網上考核和實地考核分數的綜合分數進行排名,總分為100分,實行分項評分,網上考核和實地考核各占50分。
二、檢查驗收內容和標準
檢查驗收內容和標準依據《全市“三實”信息采集錄入工作考核辦法》執(zhí)行。實地考評中,要嚴格按照考評項目和計分標準,公平、公正、科學評分。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實踐特色探討
一、專題教育的“勸學”精神
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認真研讀《論治國理政》等重點書目,逐篇學習,學深悟透。在2014年3月9日首次講到“三嚴三實”,完整論述了“三嚴三實”六條二十四字要求的各項內容。不僅如此,在《樹立和發(fā)揚“三嚴三實”的作風》這篇講話一開始就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如果前冷后熱、前緊后松,就會功虧一簣。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fā)揚好的作風?!弊詈笏鞔_提出:“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狈磸脱凶x,不難發(fā)現,的這些講話汲取了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思想精華,例如: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論家荀子在《勸學篇》中開篇點題:“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逼娬{:“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蔽覀円凇叭龂廊龑崱睂n}教育中反復體會全面把握原著經典論述?!叭龂廊龑崱钡囊笾哺谏詈竦闹腥A傳統(tǒng)文化土壤,蘊含著深沉的“勸學”精神?!秳駥W篇》譬喻:“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013年3月1日在中央黨校舉行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時指出:“領導干部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如饑似渴地學習,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薄皩W習”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多的是全面提高自身修養(yǎng)。這也許是“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把“嚴以修身”作為教育活動起點的應有之義吧。
二、專題教育的“為學”境界
各級黨組織書記帶頭講專題黨課是這次“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創(chuàng)新之舉。據公開的報道,一年內至少五次專門講到“三嚴三實”的內容。三番五次、三令五申強調“三嚴三實”,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把作風建設引向深入。2014年10月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講話中第三次強調“三嚴三實”要求。這次講話矛頭直指“為官不易”“為官不為”兩種官場怪現狀,指出黨的干部抱怨“為官不易”是境界不高、不負責任的表現,應該對“為官不為”感到羞恥。之所以出現所謂“為官不易”問題,是因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有權不可任性”;之所以出現所謂“為官不為”問題,是因為“本領恐慌”“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因此強調“三嚴三實”要求是共產黨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準則,也是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按照“三嚴三實”要求,深學、細照、篤行焦裕祿精神,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為官者必須要努力學習,向好干部學習。認為,領導干部學習不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本領大小也不僅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關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大事情。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這位古人也就是荀子,荀子所說的話出自《大略》:“君子進則能益上之譽而損下之憂。不能而居之,誣也;無益而厚之,竊也。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如學。”荀子的話點明了“為官不為”也是腐敗。正如國務院總理所言:“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干事,庸政懶政怠政,也是一種腐?。 睘楣僬弑貫閷W,為學重在為,為則易,不為則不易。共產黨人有著遠大理想和宏偉奮斗目標,如何才能實現?這樣區(qū)分了領導干部境界的高低:各級黨組織要旗幟鮮明,肯定表彰銳意進取的干部,教育幫助“為官不為”的干部,支持和鼓勵干部一心為公、兢兢業(yè)業(yè)、敢于擔當。如果失職瀆職給黨和人民事業(yè)造成損失的,必須嚴肅處理。
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知促行、以行促知。領導干部講黨課是開局之舉,要做到“三個講清楚”:講清“三嚴三實”的重大意義和豐富內涵,講清“不嚴不實”的具體表現和嚴重危害,講清落實“三嚴三實”的實踐要求和努力方向。接下來還有專題學習討論、專題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等以知促行“關鍵動作”。整改落實和立規(guī)執(zhí)紀則是以行促知的收官之作??偟目矗叭龂馈笔莾仍谝?,側重主觀世界的改造,“三實”是行為取向,側重客觀世界的改造?!叭龂馈焙汀叭龑崱笔鞘澜缬^和方法論的有機統(tǒng)一、“知”和“行”的有機統(tǒng)一。共產黨人在改造主觀世界的同時也必須改造客觀世界,形成世界觀,掌握方法論。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是改造世界的武器,而有了這種武器還要善于運用這種武器去改造世界,專題教育不能只“亮劍”,不“擊劍”。批判的武器已經亮出,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教育,才是武器的批判。各單位各部門都要列出不嚴不實的問題清單,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整改銷號,在“擊劍”中分出勝負。
工業(yè)聯社“三嚴三實”學習教育總結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發(fā)表的重要講話,講話指出“三嚴三實”即“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根據縣委、縣政府《關于開展“三嚴三實”集中學習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我聯社中心自開展“三嚴三實”集中學習教育月以來,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安排、貫徹要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集中學習教育活動?,F在將“三嚴三實”學結如下:
一、傳達通知要求、精心組織,制定實施方案
4月20日,我黨委中心組召開黨總支委員以及支部書記、支部委員會議,認真?zhèn)鬟_通知要求,討論制定學習計劃和實施細則。學習方式:采取個人自學、集體學習和專題研討相結合。之后由中心總支書記帶領大家學習《“三嚴三實”要求》和《為政莫忘“三嚴三實”》等相關文件。
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精神實質
5月28日,組織全體黨員進行集中學習。會上,首先由黨委書記帶領大家再次學習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三嚴三實”講話。之后學習了《在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通知》。
最后黨委中心組全體黨員一起觀看《焦裕祿》影片。同志們認為,今后我們不光是緬懷焦裕祿同志,更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
房管局“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報告
根據全縣《關于做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近期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局自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以來,結合工作實際,認真安排、貫徹要求,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集中學習教育活動?,F在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傳達通知要求、精心組織,制定實施方案
6月8日,我局召開黨支部大會以及支部委員會議,認真?zhèn)鬟_通知要求,討論制定學習計劃和實施細則。學習方式:采取個人自學、集體學習和專題研討相結合。之后由支部書記張勇帶領大家學習了黨章和《在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等相關文件。
二、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精神實質
6月16日,我局組織全體黨員進行集中學習。會上,首先由支部書記張勇帶領大家再次學習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三嚴三實”講話。之后全體黨員一起觀看教育影片《焦裕祿》。同志們認為,今后我們不光是緬懷焦裕祿同志,更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
三、全力抓好學習研討,做好對照檢查
對債權轉讓通知的再認識
二00二年四月十日,人民法院報刊登鄧建云同志《訴訟能否為債權轉移的通知》一文,引起筆者對債權轉讓通知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本文希望通過討論,對提高對債權轉讓通知法律性質的認識有所幫助。
一、通知是權利不是義務。
就合同法范疇而言,所謂義務,是指依據合同或者基于合同存在的事實依照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承擔的為或不為某行為的責任。根據權利義務一致性的要求,義務應當與權利相對應,一方的義務在對方而言就是權利,所謂權利,就是合同當事人依合同或基于合同依照法律規(guī)定享有的請求對方為或不為某行為的權利。債權轉讓通知,對通知人而言,由于法條中存在“應當通知”的文字,似乎是將通知歸為其義務的范疇,但從債務人角度來看,我們發(fā)現債務人沒有請求通知的權利。在對方不進行通知時,債務人沒有追究對方責任的權利。因此,認為通知是義務的觀念不能成立。相反,通知作為債權方支配債權的行為的一部分,屬于債權方請求債務人承擔債務的權利的范疇(盡管它不是請求權本身),相應地在債務人一方來看,接受通知是其應負的義務,如債務人拒絕接受通知,則債權方有權請求其接受,并可請求債務人承擔拒不接受通知的責任。因此,應據以認為,通知是債權方的權利,接受通知是債務人的義務。
二、通知是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的條件。
債權轉讓合同生效后,要讓債權轉讓的效力及于債務人,必須對債務人進行通知。這是合同法規(guī)定的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的條件。該條件為法定的條件。不具備該條件的,轉讓合同對債務人不發(fā)生效力。
是否要讓該條件成就,屬于債權方意志自由,債權方可以為通知的行為造成條件的成就,債權方也可以不為通知的行為,使該條件不成就。不為通知行為,使條件不成就的,不產生債權方對債務人的責任,也不產生不作為的法律責任。債權方為通知行為的,債務人必須接受,條件成就,債權轉讓對債務人發(fā)生法律效力。所謂法律效力,是指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消滅,對受讓人的債務形成。
財政局三嚴三實學習計劃
一、黨組中心組(擴大)集體學習
1.時間安排:4月中下旬
2.參加人員:局黨組成員、二級單位負責人
3.主要內容:
(1)“三嚴三實”要求和在河南蘭考縣調研指導教育實踐活動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劉云山同志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王充論衡的科學教育影響
一、強調“見聞”和“效驗”,注重實證研究方法
在認識論上,王充堅持“知物由學”、“學之乃知”的唯物主義觀點,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強調“見聞”和“效驗”,主張對事物的認識必須建立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經由感性認識再上升到理性認識,而認識結果的正確與否則必須用事實和效果加以驗證。應該說,王充的這一認識論思想不僅是合理的,而且在實際運用過程中還體現了觀察、分析與推理和實驗驗證等近代實證科學的方法。王充十分注重對事物的觀察和實踐經驗的獲得,認為無論什么人,都只有通過這種感性認識才能形成對事物的比較正確的看法。他明確指出:“天地之間,含血之類,無性知者?!薄笆ベt不能性知,須任耳目以定情實?!薄叭鐭o聞見,則無所狀?!保ā墩摵狻嵵罚┒遥斑h不如近,聞不如見”(《論衡·案書篇》),就是說,人不可能有先見之明,須耳聞目見方知是非真假,而且通過自己的實際感知獲得的直接經驗遠比他人的間接經驗更為重要。在《論衡·變虛篇》中,王充正是通過對人的感知覺過程的深入細致的觀察,指出了聽覺是外界聲音由空氣傳導至感官而產生的,而聽覺產生的傳導距離是有限度的,天與人之間的距離又遠遠大于這個限度。由此形象而直觀地駁斥了“天聞人言,隨善惡為吉兇”的“天人感應論”。在《論衡·談天篇》中,王充還通過對天象的觀察,反駁了當時鄒衍關于“方今天下在地東南,名赤縣神州”的說法,提出了“地小居狹,未能辟離極也”的觀點,認為太陽和極星離人的距離遠遠大于人所居之地的尺度。在這里,盡管他沒有從整體上得出地遠小于天的結論,但其分析本身仍然是科學的,是經得起推敲的。尤其是其中對觀察法的應用,是具有很強的科學意義的。正如科學史家王琎先生所說:“《論衡》……批評鄒衍九大洲之說,先取最近之證據,如張騫使西域之經驗,而覺鄒衍說之無稽。再就理想方面設想,因太陽出地與北極關系之觀察,覺世界地面之大,必遠過中國所有者數倍,而斷鄒衍之說為不合理。可稱有討論真理應有之精神矣。”但是,王充并沒有把對事物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他甚至認為只憑感官所獲得的直接經驗還可能是虛假的錯誤印象,不足于形成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揭示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所以,還必須從“任耳目”上升到“開心意”,從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認識。指出:“夫以耳目論,則以虛象為言;虛象效,則以實事為非。是故是非者不徒耳目,必開心意。”(《論衡·薄葬篇》)那么,如何才能“開心意”呢?王充提出了“案兆察跡”、“推原事類”、“原始見終”、“方比物類”等具體方法。也就是說,要通過細致的觀察和了解積微見著,以小見大,在具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比較、分析、推理和綜合,從而作出理性的判斷,得出正確的結論,揭示本質和規(guī)律。所以,大量運用邏輯分析和推理是王充在《論衡》中批判一切虛妄不實之辭的又一個突出特點。舉例來說,世人多言日有烏龜,月有蟾蜍。王充則說:“夫日者,天之火也,與地之火無與異也。地火之中無生物,天火之中何故有烏?火中無生物,生物入火中,焦爛而死焉,烏安得立?夫月者,水也。水中有生物,非兔、蟾蜍也。兔與蟾蜍久在水中,無不死者?!驗酢⑼谩Ⅲ蛤?,日月氣也,若人之腹臟,萬物之心膂也?!保ā墩摵狻ふf日篇》)在這里,王充從地上生物的生存條件出發(fā)推論出日月上沒有烏、兔和蟾蜍,就其方法本身而言,應該說是合理可取的。除此之外,在《論衡·論死篇》中,他還用火滅不能復燃推知出人死不能復生為鬼。指出:“人之死,猶火之滅也?!薄鞍富饻绮荒軓腿家詻r之,死人不能復為鬼,明矣。”在《論衡·治期篇》中則由“人因溫病而死”推知出“國因禍亂而亡”。類似的例子還遠不止這些,但都是王充運用邏輯分析、類比推理等方法“開心意”的具體體現。相比于感性認識的“見聞”和理性思維的“推類”,王充更加重視“效驗”在人的認識過程中的作用。在王充看來,一切結論都要有事實依據,并要用事實和實際效果加以檢驗。只有這樣,才能證實或證偽,從而得出正確的認識。他明確指出:“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損,考察前后,效驗自列,自列則是非之實有所定矣?!保ā墩摵狻ふZ增篇》)并反復強調:“事莫明于有效,論莫定于有證?!保ā墩摵狻け≡崞罚盁o兆象效驗,圣人無以定也。”(《論衡·知實篇》)從具體方法而言,王充所說的“效驗”包括了觀察、實驗、實際考察等多方面的內容。通過“效驗”的方法,王充有力地駁斥了“雷為天怒”的“天人感應說”,證明了自己“雷者火也”的唯物論觀點。在《論衡·雷虛篇》中,他詳細寫道:“何以驗之,雷者火也?以人中雷而死,即詢其身,中頭則須發(fā)燒焦,中身則皮膚灼焚,臨其尸上聞火氣,一驗也。道術之家,以為雷,燒石色赤,投于井中,石焦井寒,激聲大鳴,若雷之狀,二驗也。人傷于寒,寒氣入腹,腹中素溫,溫寒分爭,激氣雷鳴,三驗也。當雷之時,電光時見,大若火之耀,四驗也。當雷之擊,時或燔人室屋及地草木,五驗也。夫論雷之為火有五驗,言雷為天怒無一效。然則雷為天怒,虛妄之言?!痹谶@里,王充運用的實證方法既有直接的觀察,也有通過實驗所作的類比推理。針對《禹本紀》中關于昆侖山上有“玉泉、華池”的說法,王充也在《論衡·談天篇》中用張騫出使西域親赴昆侖山實際考察黃河源頭的實例為依據,予以徹底否定。指出:“昆侖之高,玉泉、華池,世所共聞,張騫親行無其實?!柑饭?,《山經》、《禹紀》,虛妄之言?!蓖醭涞奈ㄎ镏髁x認識論是其“疾虛妄”批判精神的突出體現,也是他的思想的主要特點和貢獻之一,它包含了許多具有科學意義的具體方法在反對讖緯神學,探討真理過程中的初步運用。受時代的限制,王充不可能明確提出完整的近代科學方法論,但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自墨子以來的中國古代經驗科學的方法論,并使之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強調方法的重要性,尤其強調實證方法對于正確認識事物的重要價值,提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檢驗的一系列接近于近代科學的方法論體系,這些見解無疑是十分深刻和難能可貴的,也對我們今天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二、崇尚“實知”“知實”,彰顯理性
精神理性是科學的內核,科學是理性的外現。理性精神是我們正確認識一切事物的前提,也是我們從事科學事業(yè)所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法則。近代科學的理性精神突出表現為,在認識論上,把自然界看作是有規(guī)律的,是可知的,相信人類的理性思維能夠通過氣象萬千的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在方法論上,注重實驗方法和數學方法的應用;在價值觀上,則高揚求實求真的旗幟,取“為知識而知識”的價值向度,表現出“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美德。王充從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出發(fā),以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和注重實證的方法論,秉持獨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品格和勇氣,對讖緯神學和世俗迷信進行無情的批判和揭露,這是王充的理性精神的總的體現。但就具體而言,依靠知識、運用知識又是王充旁征博引、條分縷析、據實而論“疾虛妄”精神的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所以,從知識論的角度看,崇尚“實知”、“知實”,渴求知識,突出強調知識在探明真理中的價值以及一切以事實為準繩,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嚴謹務實的求知態(tài)度或許更能集中反映王充的理性精神。首先,王充十分重視知識的作用,強調“有知即有力”。他明確指出:“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保ā墩摵狻e通篇》)又說:“人有知學,則有力矣?!薄叭迳詫W問為力”。(《論衡·效力篇》)在中國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確表述了知識就是力量的思想。因此,他鼓勵人們要“多聞博識”、“通明博見”(《論衡·別通篇》),努力認識“天下之事,世間之物”。(《論衡·實知篇》)只有這樣,才能“博達疏通”、“學為世用”,成為對人民、對國家有用之才。而對于那些不思進取,無所用心,飽食終日的人則嚴加痛斥,將其比作死人和禽獸。在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王充所說的知識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科學知識是毋庸置疑的。正如閻光表在明天啟本《論衡序》中所說,整部《論衡》,完全可以說是“上而天文,下而地理,中而人數,旁至動植,幽至鬼神,莫不窮纖極微,扶奧剔隱”。其次,王充主張知識的客觀性,強調知識來源于實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反對迷信權威,信師是古。認為:“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保ā墩摵狻嵵罚┘词谷缈鬃舆@樣的“圣人”,概莫能外。所以,他不認為人有什么與生俱來的先知先驗,人的知識都是后天在與外部世界的廣泛、深入接觸中,學習得來的,是對客觀世界認識的結果。針對讖緯神學神化孔子,稱其為“前知千歲,后知萬事,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論衡·實知篇》)王充斷然加以否認,一連舉出十六個例子,證明“圣人不能神而先知”。(《論衡·知實篇》)并且指出,孔子“今耳目聞見,與人無別;遭事睹物,與人無異”,(《論衡·知實篇》)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神而卓絕。據此,王充進一步指出,圣人和普通人一樣,都必須遵循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不能逾越,也不可能逾越。在這一點上圣人和普通人的區(qū)別只不過是更加聰明,更加勤奮而已。圣人也有不可知之事,也有許多錯誤的認識,不一定都是對的。為此,在《問孔》、《刺孟》篇中,王充大膽地指出了孔、孟言論中的諸多自相矛盾和不實之處,并公開宣示:“茍有不曉解之問,追難孔子,何傷于義?誠有傳圣業(yè)之知,伐孔子說,何逆于禮?”(《論衡·問孔篇》)體現出一種很強的不迷信權威,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第三,不唯書、不唯上,一切從事實出發(fā),敢于批判一切不實之辭。讖緯神學除了神化圣人之外,還神化儒家經典,認為《五經》是天書,高于其他諸子百家之說。王充則指出儒家經典的眾多錯訛和夸大其辭的說法據實加以反駁,明確說道:“今五經遭亡秦之奢侈,觸李斯之橫議,燔燒禁防?!瓭h興,收《五經》,經書缺滅而不明,篇章棄散而不具。晁錯之輩,各以私意,分拆文字,師徒相因相授,不知何者為是?!庇终f:“《易》據事象,《詩》采民以為篇,《樂》須民歡,《禮》待民平。四經有據,篇章乃成?!渡袝贰ⅰ洞呵铩?,采掇《史記》?!妒酚洝放d,無異書。以民事一意,六經之作皆有據。由此言之,書亦為本,經亦為末。末失事實,本得道質。折累二者,孰為玉屑?”(《論衡·書解篇》)由此可見,書未必不如經,無需多說。不僅如此,對于其他書本上的知識和結論,王充也都用事實和邏輯推理加以審察和檢驗,顯示出“實知”、“知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理性的分析精神。比如,針對鄒衍“方今天下,在地東南,名赤縣神州”的說法,王充明確指出:“天極為天中,如方今天下在地東南,視極當在西北。今正在北方,今天下在極南也。以極言之,不在東南,鄒衍之言非也?!?/p>
作者:周逸仙單位:北京師范大學
采礦權試點方案通知
各市、縣(市、區(qū))國土資源局:
現將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采礦權統(tǒng)一配號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廳發(fā)〔2008〕47號,以下簡稱《通知》)轉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如下意見一并貫徹執(zhí)行。
一、各市、縣(市、區(qū))國土資源局要按照《轉發(fā)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礦業(yè)權數據核實整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浙土資辦〔2007〕161號)要求,對今年4月底前設置的有效采礦權數據庫進行全面的核實整理。對發(fā)現的缺項數據、拐點坐標錯誤、礦業(yè)權范圍重疊等問題進行補充修正,對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分類、匯總和登記造冊,確保數據完整準確。對已過期的采礦權要在核實后及時注銷,因采礦許可證有效期屆滿后停產進行有償出讓等特殊原因不能注銷的,要予以說明,并單獨建庫上報。
二、各市、縣(市、區(qū))國土資源局要對今年4月底前設置的有效采礦權進行統(tǒng)計,并填報《采礦權統(tǒng)計表》(見附件2)。
三、各縣(市、區(qū))國土資源局在5月15日前將核實整理的采礦權登記數據庫和《采礦權統(tǒng)計表》上報市國土資源局,市國土資源局審查無誤后匯總,于5月18日前將匯總的采礦權登記數據庫、《采礦權統(tǒng)計表》和核實整理工作總結報省廳開發(fā)處。
四、各市、縣(市、區(qū))國土資源局要及時根據采礦權的變化情況對核實整理后的采礦權登記數據庫和《采礦權統(tǒng)計表》進行更新,確保提交的數據完整、準確。